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河北这个小村庄,承包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氛围感”

2025-01-26 09:13:43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春节到,灯笼俏。

  如果说年夜饭

  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味觉印象,

  那么红灯笼

  就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视觉印象。

  已经初具雏形的宫灯。李晓雨 摄

  在河北,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中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出自这里

  年销量更是超过1亿对

  妥妥的春节氛围感担当。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转灯。王朋 摄

  它就是“中国宫灯第一村”

  ——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

  屯头村村口牌坊。李玉素 摄

  天上北斗星,地上藁城灯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

  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相传,

  因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良曾进贡宫廷,

  因而得名“宫灯”。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千百年来,

  藁城参与宫灯制作的艺人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逐渐形成以屯头村为中心,

  辐射周边乡镇的制作与销售区域,

  其产品被外界统称为“藁城宫灯”

  屯头村村头的巨型宫灯雕塑。李玉素 摄

  2006年,藁城宫灯

  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天安门广场倒计时活动、

  2000年首都各界迎接

  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等

  重要活动中都有藁城宫灯的身影。

  工人们正在赶制巨型宫灯。王朋 摄

  藁城宫灯还远涉重洋

  挂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等地。

  屯头宫灯博物馆的展陈照片。李玉素 摄

  红纱映古意,匠心绘新篇

  藁城宫灯式样繁多,

  以红纱灯最为出名

  传统的宫灯每道工序均靠手工制作

  用料上以竹子做骨架,

  制成椭圆形状,

  结构上撑合自如,易于保存。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工艺流程上运用传统自制工具,

  主架用竹板

  通过劈、刮、打眼、穿丝而成,

  上下座用木材铣圆、开豁口,

  与主架组装后,

  外敷红色绸布制成宫灯。

  一家宫灯厂内整齐摆放的宫灯。李晓雨 摄

  从造型上看,

  藁城宫灯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上盖下托

  下灯架与上灯架处于黄金分割的比例,

  达到了视觉上的均衡和稳固,

  同时符合

  中国传统审美中“天”“地”的观念。

  村民赶制宫灯。王朋 摄

  另外两个特点为镂空的装饰构件和穗坠

  穗坠,也称为流苏,

  具有长寿、吉祥之意,

  宫灯的穗坠多以黄线为主、红线为辅。

  村民为宫灯贴云花。王朋 摄

  千百年来,这项技艺不断发展,

  不仅立足于传统,

  同时融入多元文化内容,力求创新工艺,

  由单一品种发展到

  现在的转灯、羊皮灯、纸雕灯等

  300多个品种

  造型也由过去单一的椭圆形

  发展到南瓜形、圆球形等多种形状。

  夜晚点亮的藁城宫灯。李晓雨 摄

  其中,以“纸雕宫灯”最为突出,

  区别于常见的圆形灯笼,

  卡纸组成的灯体像是一个六面体,

  头上还顶着六边形的帽子。

  纸雕宫灯。藁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不仅实现

  与张家口蔚县剪纸艺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榫卯结构,

  通过切割纸片

  形成可以互相卡住的结构,

  让产品更便于拆卸安装和重复使用,

  增加了宫灯的层次感和艺术价值。

  纸雕宫灯。藁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发展,

  当下的藁城宫灯融入了工厂机械制作,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打响了藁城宫灯的品牌知名度。

  工人在制作宫灯。李晓雨 摄

  屯头村的春节,

  是从每年的“十一”后就开始的。

  街道两旁装货的车辆。中新视频 截图

  这个时节的屯头村,

  整齐的街道两旁,

  几乎家家户户

  都悬挂着不同样式的宫灯,

  大街上摆放的灯笼配件更是随处可见,

  装着发往全国各地灯笼的快递车

  不时快速驶过。

  村民家门口摆放的灯笼配件。李玉素 摄

  工人正在运送打包好的灯笼制品,以备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李玉素 摄

  “门门开处见红妆”

  目前,拥有2000余户村民的屯头村,

  90%的村民都在从事宫灯相关产业,

  涉及生产、销售、外加工等每个环节。

  村民正在制作“国潮风”灯笼。王朋 摄

  随着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

  和年轻一代的加入,

  藁城宫灯的销售渠道

  也从线下逐渐发展到线上。

  被点亮后的国潮风宫灯。李晓雨 摄

  目前,

  全村拥有在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600余家

  涵盖多个主要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站,

  单纯电商渠道年产值超5亿元。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转灯。王朋 摄

  宫灯产业的发展,

  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

  还带动周边村庄7万余人就业,

  实现了富民强村的新跨越

  村民正在制作“国潮风”灯笼。王朋 摄

  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屯头村约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

  年产值20亿元左右

  产品远销

  新加坡、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地一家灯笼厂展示的主要用于出口越南的七彩转灯。李玉素 摄

  月圆花好人相聚,

  灯笼轻摇福星添。

  这个中国华北平原的小乡村,

  以其独特的“氛围担当”角色,

  向全球传递着温暖而浓郁的年味。

  作者:李玉素 俱凝搏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