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借力场景汇,打造创新高地创业热土

2025-01-17 14:33:12  来源:河北日报

  2024年7月28日,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机器人大厦。(本报资料片) 本报记者 田明摄

  1月10日,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轮式AI巡检机器人进行测试。 本报记者 刘光昱摄

  2024年7月28日,雄安机器人大厦内,市民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展厅参观。(本报资料片) 本报记者田明摄

  阅读提示

  办好第二届未来之城场景汇,拓展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场景汇”列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点工作内容中。

  首届场景汇备受瞩目,第二届场景汇如何迭代升级?

  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着眼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搭建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对接平台,推动先进技术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吸引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瞄准产业需求,场景汇迭代升级再出发

  “办好第二届未来之城场景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场景汇”这一创新性、探索性改革部署,纳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点工作。

  这让省政协委员,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国义倍感振奋:“无论是创新链还是产业链,都离不开丰富的场景供给,未来之城场景汇,就是创新场景不断涌现的重要载体。”

  首届场景汇备受瞩目,成效明显。10项大赛吸引全国818家团队1320项作品参赛,377项作品获奖。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等数十家科创企业团队及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和产业项目落地雄安。

  以场景创新牵引产业创新,为雄安建设融入未来元素。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结合产业需求,以小切口撬动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资源加速集聚,让场景汇迭代升级再出发。”于国义委员介绍,第二届场景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谋划推出一批新场景,设置10项专业大赛,其中新增空天信息、低空交通、医疗大健康、垂直大模型等4项大赛。

  于国义委员表示,与首届相比,第二届场景汇丰富拓展了创新成果展示、专业大赛、技术交易、资本对接等活动,细分赛道达30个,基本涵盖了新兴领域及未来产业,既体现了前瞻性和引领性,又契合了雄安建设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

  对今年场景汇即将涌现的新项目,省政协委员、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雄安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非常期待。

  首届场景汇,该公司提交的“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智慧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在近零碳建筑及园区解决方案赛道获一等奖。徐慧明委员建议,第二届场景汇可以遴选一批园区能碳监测与交易创新平台并推广应用,提升园区碳排放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分析的科学性以及交易的便捷性,助力打造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和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处长张洁注意到,今年场景汇10项专业大赛中,多个项目的设置都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例如国际机器人大赛、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大赛、国际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大赛等,凸显了场景汇立足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的理念。

  “瞄准产业需求,谋划创新场景,开展科研攻关,才能提高科研项目与场景应用的契合度。”张洁委员建议,以现实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科技、产业、金融资源,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有效衔接,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探索转化机制,在科创成果落地上发力

  发布应用场景,引来前沿技术。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创新支持政策,深化完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以场景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让各类创新主体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首届场景汇采取“比赛+展示+交易+风投+场景应用+孵化转化”方式,带动获奖项目纷纷开花结果,初步达成落地意向120多个、投资意向30多个。

  “今年,我们将探索更多促进科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在支持创新场景落地上持续发力。”于国义委员表示,将按照“组委会+公司”的模式,专门筹设场景汇综合服务公司,为大赛举办和科技成果评价、展示、交易、孵化、应用等提供综合服务。

  首届场景汇,雄安新区成立创投联盟,引入40余家投资机构全过程参与,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于国义委员介绍,第二届场景汇将进一步扩大创投联盟规模,目前已对接近百家北京等地投资机构和省内政府基金,着力建立资本矩阵和陪跑机制,让科技成果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我们还将出台一揽子创新支持举措,加强场景汇创新制度供给。”于国义委员表示,将进一步分类细化政策包,编制场景导引和推广目录,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落实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大赛优秀成果,优先推荐省级科技项目计划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创新招投标机制,推广合作创新采购,支持获奖技术产品扩大应用,在给场景给政策中实现场景与项目的“双向奔赴”。

  省人大代表,雄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付红瑜,则看到了场景汇项目落地带来的变化。

  2024年,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伏羲农场”落地雄县十里铺村。这一智慧农业场景,在首届场景汇大赛上,获得智能农机装备及关键部件赛道第一名。在“伏羲农场”带动下,去年雄县建成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3.99%,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15%。

  “我们希望借力后续的场景汇,落地更多科研项目,扩大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规模,建设更多科研平台、示范基地,广泛吸纳科研人才创业就业,增加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新人才在农业科技发展上的助力。”付红瑜代表说。

  聚集创新资源,打造新时代的创新名片

  “拓展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部署,代表委员们认为,要进一步聚焦创新主题,打造和开放更多创新应用场景,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让优质创新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汇聚。

  “第二届场景汇将突出品牌化,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取得更多成果,将场景汇打造成新时代的创新名片。”于国义委员说,一方面,围绕首批场景的落地建设,集中资源加快打造标杆示范场景,让未来之城更加可视可感可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雄安处处皆是新场景的优势,深入挖掘场景资源潜力,创造更多技术应用和转化空间。

  如何通过场景汇这张名片,吸引创新要素纷至沓来?

  省政协委员、中电建河北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产品与设计部总经理梁晓光建议,借助场景汇,吸纳各市参与赛事活动和场景打造,实现雄安新区创新引领、全省产业配套,将场景汇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平台。

  如今,未来之城场景汇,正在源源不断吸引全国高素质人才聚集雄安。

  “新区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人气越来越旺。”省人大代表,雄安新区人大工作联络办公室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尤志军介绍,去年,科技·人才·创新周和百所高校、百家科研院所、百家创新平台、千家中关村企业、万名大学生雄安行等系列活动高潮迭起,170余位院士、620余家科研院所、5万余名大学生走进雄安。

  尤志军代表表示,今年,新区将加强京雄人才一体化发展,常态化开展雄安行等系列活动,瞄准创新团队、风投机构、应用企业,搭建更大更有效的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集聚雄安,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来源: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姜艳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