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产业新亮点丨全省居首!唐山积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

2024-12-03 11:19:42  来源:河北日报

  唐山积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4.5%,全省居首

  10月15日,河钢集团唐钢公司2050生产线职工在查看工艺参数优化后的轧制状态。赵辉 摄

  平均日产3辆复兴号车体靠的是什么?走进中车唐山公司关键零部件数字化智能车间,所见即答案:智能机器人打磨装备、数字化装配焊接装备、智能化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一整套关键装备已全部实现数智化。

  “从时速350公里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到时速140公里城际市域动车组,再到出口葡萄牙和阿根廷的地铁列车和新能源轻轨列车,已有千余辆列车在这里焊接、打磨、检测。”中车唐山公司制造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高级工程师徐艳丽说,通过数智化改造,他们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物流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跑出数智化生产的“中国速度”。

  “眼下,最新研制的时速350公里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技术提升版列车也正在这条数智化产线上加紧生产。”徐艳丽说。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近年来,唐山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深挖数据要素潜力,把数字属性、创新属性嵌入精品钢铁、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4.5%,居全省第一。

  人在办公室,“转炉”在眼前。10月11日,在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炼钢作业区主控室,“数字车间”与现实车间实时联动的景象清晰呈现——大屏上,真实模拟出炼钢转炉冶炼动态,虚拟钢水不停翻滚,随着“氧气”吹入,“炉内”发出耀眼白光;虚拟转炉两侧,各种冶炼参数跳跃不停。

  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炼钢作业区负责人说,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转炉炼钢有了可视化展现,有助于全面剖析炼钢全过程,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和精准度。

  作为唐山重点传统产业,钢铁产业为城市贡献着近5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锚定加速由工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跃升的目标,唐山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产业,推动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

  日前,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系统优化后各产线网络数据传输状态。赵辉摄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国内钢铁企业首个覆盖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体系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在开滦集团,智慧矿山建设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智能设备正在代替人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推进传统产业“智能改造”过程中,唐山引导企业推动智能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提速“上云、用数、赋智”步伐,让“一键炼钢”“鼠标采煤”等“智造”场景不断丰富。

  每天生产2.4万只动力电池电芯,块块可追溯;21万块锂电池出入库准时率及异常挑选准确率高达99%……10月15日,在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一条条自动化智能生产线高效运转。

  “动力电池作为新兴行业,拥抱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技术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雄斌说,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针对锂电池分容工序,搭建了多条“自动流水线+堆垛机+机器人”全自动分容线系统,实现了自动清洗装盘、分容、出入库、有机挥发物检测等智能化在线分容数据检测、收集、识别,解决了传统工艺效率低、误拣率高等问题。

  助力企业加装“数字引擎”。唐山在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智改数转”,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运维服务等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实现全供应链、全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控。

  今年5月,唐山入选由工信部、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利用3年创建期,唐山将以“精品钢铁、绿色化工、高端装备”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打造一批重大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河北日报(王育民、刘一格)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