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河北100户“最美家庭”揭晓!看看你身边的榜样都有谁

2024-11-27 10:14:57  来源:河北日报

  11月25日晚,河北省妇联、河北省文明办主办的《最美的家 最爱的国》“双争”有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在河北卫视播出,100户“最美家庭”揭晓。

  制图:河北日报记者孙青

  这100户“最美家庭”覆盖不同家庭类型,汇聚起最美“家”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近5组可亲、可敬、可学的“最美家庭”吧!

  【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

  科技工作者家庭代表分享家庭故事。省妇联供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100户“最美家庭”中,就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潜心钻研、攻坚克难,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

  父亲赵京献获评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母亲秦素洁曾获河北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受父母影响,赵泽昭也立志为中国农业贡献力量。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名农学博士。

  大地深处,岩石沉默。作为一名地质钻探工程师,何蕙岚在这个领域深耕27年,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孩子们,希望你们未来可以踏遍千山万水,探寻大地的奥秘,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何蕙岚说。

  【喜事新办 引领新风】

  赵会玲一家。省妇联供图

  十年前,零彩礼嫁女儿;十年后,儿媳妇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感动,也零彩礼嫁进门。

  在易县凤凰台村,赵会玲一家喜事新办,在当地传为佳话。

  “希望青年朋友们,都成为新型婚育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收获美好爱情,拓展人生幸福旅程。”赵会玲说。

  【心怀大爱 温暖童心】

  陈玉文(右二)分享“爱心小屋”的温暖故事。省妇联供图

  在磁县滏阳营村的“爱心小屋”,十几个孩子来自周边村镇,他们中有的父母已故,有的父母患病,滏阳营小学老师陈玉文成为他们的“妈妈”。

  从2009年帮扶第一个留守孤困孩子算起,陈玉文已经是180多个孩子的“妈妈”。如今,第一批叫她“妈妈”的几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

  “十几年了,你说我累吗?肯定累,但每次听到孩子们说‘妈妈我想你啦’‘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过去找你玩呀’,看着他们渴望被爱的眼神,所有质疑和委屈瞬间都消散了。”陈玉文这样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越来越多爱心人士来到陈玉文身边,一起用爱温暖颗颗童心,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

  【科学治碱 粮食满仓】

  刘玉锁一家。省妇联供图

  “他是旱碱麦种植带头人”“他是种地的‘土行家’,不懂的都问他”……

  老乡口中赞不绝口的刘书记,就是黄骅市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他率先在自家地里做试验,试用新技术、试种新麦种,几年下来,把盐碱地一步步变成“新粮仓”。

  “我们后仙庄一共4000亩地,现在3800亩都种上了旱碱麦。村里也有了面花工坊,我们正努力发展旱碱麦深加工产业。”刘玉锁说。

  曾经,在盐碱地上种粮格外难,只能靠天吃饭;如今,田野充满希望,旱碱麦面花“蒸”出了幸福味。

  【风清气正 家风永传】

  齐蕴光(左一)分享家庭故事。省妇联供图

  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前,齐蕴光曾在部队服役17年,他的父亲齐长生,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老兵。

  17岁时,齐长生成为一名工程兵;21岁时,他在一次山洞爆破任务中失去了双眼……

  浴火重生,齐长生用了2年时间学习盲文和推拿,把家里一半空间腾出来,改造成一间按摩室,20年来义务为战友、邻居按摩。

  “父母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管在怎样的逆境下,都要乐观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家现在有4位博士,奋斗在不同岗位上。我们始终遵循着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做人。”齐蕴光说。

  今年是河北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10周年。

  十年来,一个又一个家庭晒幸福生活、议家风家教、秀未来梦想,传播最美“家”文明。截至目前,活动已经累计吸引500万人次参与,揭晓各级各类“最美家庭”27万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一个“最美家庭”,

  都有一个“最美故事”。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探寻幸福之源,发现生活之美,

  小家传大爱,共绘家国梦。

  来源:河北日报记者孙青、刘荣荣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