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一线观察】河北:攀“高”向“新”!专精特新“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2024-11-25 10:53:38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科技特派团"一对一"精准帮扶,助企业添"智"加"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一增一减之间,助我省企业攀"高"向"新",活力澎湃。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16家,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40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迸发高质量发展"大能量"。

  位于邢台内丘的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上百亿元的大型化工企业。但就是这样一家生产乙酸等各类化工产品的企业,园区里却绿意盎然、仿若公园。不久前,他们还拿到了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金字招牌"。

  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学军:

  化工企业在很多人眼里,多少都是跟污染、异味挂在一起,但是我们借助技术进步,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变废为宝,成了国家级的绿色工厂,特别自豪。

  那含金量这么高的荣誉称号,建滔又是怎么拿到的?原来,按照建滔的工艺流程,会产生大量余热和二氧化碳。要说这是废物,但又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价值;要说这是资源,却又干着急没法用,如果直接排放,还会污染空气。就在建滔左右为难时,省科技、工信部门选派的科技特派团来了。经过环境工程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决定使用新一代碳捕集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充分利用园区余热,对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全烟气量碳捕集,碳捕集率达90%以上。

  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征:

  这个科技特派团可以称得上是"院士天团",有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多位院士、教授,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促成了项目的落地。

  光是把二氧化碳捕集起来,还不够。很快,科技特派团的院士专家们,又为建滔指出了转型路径:将二氧化碳实现资源化利用。按照专家的建议,企业投资23亿元,建设了年产80万吨醋酸碳利用项目,不但把自己公司的二氧化碳吃了个干干净净,还捎带脚把周边企业长期白白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都变成了自己的"美味大餐"。

  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征:

  项目建成后,园区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总量达到35万吨,除去自身捕集的20万吨外,余下的15万吨,可用于帮助解决周边企业在二氧化碳捕集后的利用问题。

  为帮助更多像河北建滔一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由科技、工信、人社等多部门联动,眼下河北创新组建了306个科技特派团,汇集省内外专家1163人,"一对一"帮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截至目前,累计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551项,完成成果转化434项,获得授权专利1723项。

  如果说科技特派团的智力帮扶,点燃了"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减税降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则让企业创新发展的配速更高了。

  最近,在河北国龙制药有限公司,一种可以作为血浆替代品的原料药正式投入量产。这种产品,可以有效避免血液制品病毒感染的风险,而且治疗费用更低,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关注和青睐。但在产品研发之初,高额的研发投入着实让国龙公司有点"心慌慌"。此时,工信、税务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专项活动,直接给国龙公司吃了一颗"安心丸"。

  石家庄四药集团河北国龙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志会:

  去年我们企业研发费用共投入了1960多万,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200余万,我们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得越多,享受的优惠越多,在这一增一减之间,我们创新研发的底气更足了。

  跨部门联动、送服务上门,带来的是河北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16家,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40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区域分布覆盖全省所有县区。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