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行走长城③丨涞源:父子接力守望长城

2024-08-14 14:56:37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系列报道《行走长城》,今天带您走近保定涞源县的乌字号长城保护员李勇,听听他和父亲接力守护长城的故事。

  

  位于保定市涞源县的乌字号长城始建于明代,曾是兵甲林立的要塞边关,乌字号长城共有71座敌楼,李勇守护的是中段27座敌楼。

  夏季多雨,李勇巡护长城的工作,从以往的一周一次增加到一周两次。镰刀、编织袋、小锯子,是他的标配。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其实咱们长城最怕雨水,每次在巡长城的过程中,我都会找一些枯木把它支撑一下。挺简单的一个小棍儿,但是支撑个四五年、五六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像这样加固砖头的大大小小的木棍儿,李勇支了有上千个。李勇说,对长城的这份浓厚情感,源于父亲。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当时那个长城保护员是纯属义务,没有任何报酬,这个时候我父亲自告奋勇,然后他就担任起了长城保护员。

  父亲巡护长城的模样深深印在了李勇心里。2015年,李勇毅然辞去了外地工作,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巡护长城的接力棒。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父亲)人老了之后,咱们年轻的一代一代可以去再去保护它。

  成为长城保护员的第一年冬天,李勇在长城边上走一条从没走过的小道时,在山沟里意外发现了一块外形规整的石头。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它是那种比较白色的汉白玉样式的那种石头,第一个字"乌"我认识,"号""台"这俩字我不认识,我就用这个羽绒服包起来,我就背着直接背回家。

  这块意外发现的石头,经专家确认,是现存首块乌字号敌台匾额,这让李勇来了精神,更坚定了守护长城的决心。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时不时发现这些好玩的东西,哪怕是带花纹的一块小砖,或者是一个瓦档,我都会特别特别兴奋。

  2017年,涞源县的扶贫政策落地,村民们集体搬进了县城里新盖的楼房。而李勇放弃搬迁,选择留下。在守护长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长城人",他们一起从村民拆迁房屋中抢救"长城砖",并进行统一编号。 

  涞源县乌龙沟乡后庄村村民 张军:

  

  在2019年的时候,拆迁把房子要扒掉,李勇说民间有好多长城砖,咱俩去把那些个长城砖保护起来,拉回来。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钩机在一边挖,我俩在一边盯着,只要出来长城砖就(喊)停,然后我俩就搬。

  如今,李勇守护长城的事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座在李勇家旧址上翻建的长城乌字号保护站,就是在长城保护协会和长城爱好者们的帮助下建成的,其中由两间房屋组成的长城资料陈列馆,不仅陈列了李勇多年来收集的"宝贝",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

  涞源县乌字号长城唐子沟段长城保护员 李勇:

  

  像咱们现在这个展馆里边几百件文物,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够收集更多的长城文物,让孩子重新认识一下咱们长城。

  在河北长城沿线,千余名保护员一直默默守护,他们悉心呵护"一砖一石",用倾情付出,让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熠熠生辉、永续流传。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