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与天气"抢"粮,和时间赛跑,不分昼夜地抢收抢种是许多农机手的常态。下面就跟随记者走进衡水阜城,看深夜里的麦田守望,换得下雨前的颗粒归仓。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志海:
这里是河北省阜城县对寨村,现在是晚上的10点钟,在我身后(麦田里),收割机还在连夜工作。
农机手车富维说,白天能收120亩地,可晚上就只能收六七十亩,因为他特意把速度放慢了。
衡水市阜城县对寨村农机手 车富维:
晚上返潮,你要跑得快,这车跑得快,就裹出粒儿了,不能自己为了多干活把小麦浪费了。
车富维告诉记者,当地的农机部门牵头建立了一个农机手的微信群,麦收期间的机具调度、信息发布、农机管理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及时联络沟通。
衡水市阜城县对寨村农机手 车富维:
哪个地方说明天下雨,哪里小麦急收、抢收,要让我们今天晚上去抢收去,我们去抢收。
在麦田的一端,记者发现有个人一直静静望着在田间行走的收割机,她就是车富维的妻子。
农机手车富维妻子 张晓营:
在(路)上、地头儿上别碰着人,我得守着点儿,他晚上出来干活儿我也不放心,他干一宿我在家也睡不着觉,我不如出来看着他干活。
"三夏"麦收,"抢"字当头,麦收期间,不分昼夜的抢收抢种是许多农机手的常态,而抢在下雨前让麦子颗粒归仓也是麦农们最盼望的事儿。
衡水市阜城县对寨村粮农 车瑞峰:
老百姓就盼望着年年的好收成,麦收颗粒归仓,就是最高兴的事儿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