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着眼“综合性” 陆海携手天地宽

2024-05-13 18:41:23  来源:沧州日报

  着眼“综合性” 陆海携手天地宽

  ——沧州市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系列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郭 震 本报通讯员 潘 爽

  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一列搭载着百余个集装箱的新疆煤炭出海全程铁路集装箱运输专列驶入黄骅港,经过接卸作业后,煤炭通过海上轮船陆续运往南方地区。

  这是2023年11月15日发生在黄骅港的一幕,标志着从新疆至黄骅港的“疆煤”出海新通道成功打通。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伴着黄骅港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不断提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融通,火车班列与国内外航线无缝衔接,使黄骅港真正成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港视察时强调,“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致力海陆联动,努力将广大腹地引向海洋、通向世界,一幅黄骅港与腹地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融入“一带一路”

  不断拓展国内外“朋友圈”

  4月16日清晨,在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码头,来自澳大利亚黑德兰港的船只正在接卸矿石,这是前一日通过夜航靠泊的重载船舶。

  为进一步提高码头泊位和航道利用率,去年12月以来,黄骅港先后开通20万吨级船舶及液化危险品船舶重载夜航。“重载船舶开通夜航,大幅缩短了泊位空泊等待时间,显著提高了航道和泊位利用率,使港区航运更高效、快捷,为确保黄骅港首季‘开门红’提供了有效支撑。”沧州港务集团董事长王宝辉说。

  如今,黄骅港正成为 “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之一,跻身全国主要港口之列。

  在沧州港务集团5月1日的“综合港区昼夜船舶进出港计划表”上标明,当天8艘轮船进港、8艘轮船离泊出港,目的地中既有上海港、天津港、京唐港等国内港口,也有俄罗斯东方港、澳大利亚德黑兰港等国际港口。船舶类型涉及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船,货物包括金属矿石、煤炭、燃料油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对接融入,在服务中国—中东欧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方面,强化陆海联动、东西贯通,开启‘公铁海’联运新模式,搭建起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王宝辉说。

  一年来,黄骅港坚持向陆、向海“双轮驱动”,不断拓航线、强中转,深入推进物流节点建设。目前,已形成多横多纵公路网,邯黄、朔黄、沧港等多条进出港铁路大通道、皮带管廊、液化管廊等共同组成的集疏运体系,开辟内外贸航线37条,通达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承载能力的持续提升,打开了黄骅港“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新局面,更加密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与项目合作,积极拓展自己的国内外‘朋友圈’。

  2023年5月,渤海湾(沧州)—海湾合作论坛成功举行。作为沧州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活动,论坛聚焦港口航运、产业出海、绿色化工三大方向,推动环渤海和海湾地区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共达成合作成果56个,总投资355亿元,涉及港口经济、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日渐织密的物流通道带来了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也让黄骅港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作用愈发凸显。

  密切与内陆港互动

  全面推进海陆协同发展

  4月8日,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正式揭牌设立,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雄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雄安新区内陆港,将黄骅港的海运、场站、保税、通关、国内国际贸易等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填充到雄安新区内陆港,倾力将黄骅港打造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海上门户”。

  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设立,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口岸支持,进一步提高了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物流运转效率,有效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这也是黄骅港对接内陆腹地,推进海陆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年来,沧州港务集团抢抓“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机遇,以港口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沿朔黄、太中银、邯黄铁路“三线”谋划布局了20个内陆港,目前已设立山西五台、平遥,石家庄高邑、平山,内蒙古包头等13个内陆港,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地区家门口。其中,山西平遥至黄骅港的海铁班列自开通以来,基本实现了“天天班”和“重去重回”,位列铁路总公司全国23条海铁快线精品线路榜首,为拉动区域间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与推动作用。

  4月20日,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重载列车,宛如一条舞动的“钢铁煤龙”,从朔黄铁路肃宁北站顺利到达黄骅港站,成为我国目前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列车。

  3万吨级重载列车的开行,不仅对于提升我国煤炭运输能力、探索重载技术前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更为黄骅港拓展运力,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煤炭码头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主管刘嵩说,工程投入运营后,得益于3万吨级重载列车等运输力量保障和码头接卸能力的提升,黄骅港煤炭年运输能力将从2.1亿吨提升到2.6亿吨,为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下一步,黄骅港将以内陆港为支撑点、铁路为大通道,不断扩大港口经济覆盖范围,积极拓展“三线”货源,充分利用铁路运力,抓好返程货源组织,实现“钟摆式”运输。吸引腹地煤炭、矿石、石材、陶瓷、木材、粮食等大进大出的产业向黄骅港聚集,增强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港口与腹地的联动发展。

  持续优化服务

  不断提升扩大开放水平

  日前,黄骅港海关辖区企业的一批玉米纤维通过“抵港直装”模式,提前几个小时顺利通关。“‘抵港直装’模式省去了倒运环节,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计划与码头预约抵港时间,比以前通关更加便捷。现在我们单票出口2000多吨货物,比以往能节约70多车次倒运作业。”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出口采用‘抵港直装’模式,实现货物上船出口“零延迟、零等待”;进口推出“船边直提”快速通关举措,车辆可以从船边直接接卸、提货……一年来,沧州市聚焦“强作风、优环境、抓落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瞄准腹地和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服务,让黄骅港对沿海和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205亿元的河北德谊生物科技、总投资180亿元的澳凯石化、总投资100亿元的山立科技化学新材料等8个超百亿元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风举帆张、逐浪启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市上下正以奋斗者的姿态,逐梦深蓝,全力以赴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推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沧州力量。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