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万“天门服装人”南下打拼,到10万“归雁”携技返乡,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异军突起,用短短数年完成从“代工贴牌”到“全球卖货”的跨越,成为内陆城市逆袭的生动样本。在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的浪潮中,天门以政策红利激活创业生态,让缝纫机声与直播间叫卖声交织成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一提到服装电商产业聚集地,首先想到的是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位于内陆腹地的湖北省天门市却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2024年该市服装电商交易额达513亿元,总销量6.2亿件,同比增长25%。天门市依托电商新业态和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国际化转型的蝶变,构建起涵盖“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服装电商全链条产业体系。
“天门市大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持续为服装电商产业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天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纪道清说,天门上游以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中游聚集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等产业园区,下游依托抖音、拼多多、希音、TEMU等平台,实现了“卖全球”。
强链补链筑牢根基
近日,走进永昌(天门)新材料有限公司前纺车间,4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吐出一卷卷雪白的锦纶长丝。
作为天门市纺织服装产业强链补链项目,永昌(天门)新材料公司2023年落户该市化纤纺织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锦纶长丝项目,2024年1月开工,同年7月封顶,今年1月投产,投产不到2个月销售额就达2000万元。公司副董事长傅君博介绍,目前前纺车间计划安装14条生产线576个纺位,满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今年计划达产8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30万天门人南下广东,铸就“天门服装人”金字招牌。2021年,随着沿海产业成本攀升与中西部政策红利形成历史性“推拉效应”,天门市借势实施“归雁工程”,相继打造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等项目,其中化纤纺织产业园一期总投资50亿元,10个月建成投产,扭转本地“无布之困”。
同时,天门配套建设职工宿舍、智能云仓、直播基地和物流中心,为重点企业设立“一企一策”专班服务机制,解决企业招工、用地、电力等问题,创新推出“天服贷”等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强化设备、物流、用工支持,降低物流成本,同步创新“创一代经验+服二代技能”传承机制,采用“理论+实战”模式孵化主播超千人,形成“家家触网、户户带货”的活力生态。
在天门永佳服饰智能车间,衣架搭载的物联网芯片向云端传输200余项生产参数,数字孪生系统构建“镜像工厂”,AI算法能快速将不同客户需求拆解成产线指令。生产主管陈建波称,“过去3天才能完成的生产周期,现在压缩至4小时”。这种“即需即造”的敏捷体系,让天门服装产业实现蜕变。
2020年起,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带”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天门2023年与中国纺联流通分会签署“6+1”战略协议,确立共建“中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目标,并发布全国首个电商行业景气指数——“天门指数”及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同步叠加湖北省“工业强省”战略及天门市各项专项政策,形成强力政策引擎。
在政策吸引下,数万外出从业者携订单、技术、管理经验返乡,奠定了“核心工厂+卫星工厂”协作模式雏形。随即,天门大力实施服装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倾力打造天门纺织服装完整产业链,为该市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裁剪、缝制、整烫、质检、包装……天门市横林镇的悠依露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缝纫机“嗒嗒”声不绝于耳,数十名工人正在赶制订单。公司负责人鲜文昌介绍,该公司一期工程已于5月下旬正式投产,目前月产量20万件,主要销往欧美、中东、非洲等地。
为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天门市先后发布“天门衣尚”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助力本地服装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无缝对接。“‘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运行4个月,吸纳用户数超2.5万名,认证经营主体4000家以上,累计完成800余次供需订单对接,撮合交易金额超4000万元。”天门市委副书记、市长肖敏表示,下一步将加速布局马来西亚、越南等海外仓建设,加快完善“天门衣尚”实体店布局,让天门服装更好地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走进位于天门市黄潭镇的湖北莱依窕服饰跨境电商基地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工人正在紧张作业。这是该公司新盘下的项目。2019年,莱依窕服饰从广州迁回天门,开始做直播电商,随着订单量快速增长,生产场地明显不足,公司总经理周龙伟将公司整体搬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去年,该公司日均出货量达到10万单,完成销售额13亿元。今年扩容升级后,周龙伟把目标定在20亿元。
在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像莱依窕服饰这样的头部企业已有8家。近年来,天门市抢抓产业转移、跨境电商等重大机遇,推动纺织服装转型升级、扬帆出海。目前,天门市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达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数量超1.3万家。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一批批“服二代”像归雁般返乡创业就业。
与周龙伟一样,刘建勇2020年决定返乡创业,建立了天门悦姿服饰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刘建勇将发展目标放在了跨境电商平台。2021年以来,公司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管理团队150人、缝纫工2000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成为省级头部服装跨境电商供应链企业。“下一步,公司计划建立海外仓,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刘建勇信心满满。
随着越来越多“服二代”返乡回流,天门市顺应趋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出台《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专项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在企业用工、技改、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同时,通过返乡创业政策吸引数万名在外从业者回流,形成“创一代”与“服二代”联动的创业生态,推动服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就业容量持续提升。5年来,该市服装行业已累计回流约10万人。
挺进直播电商赛道
“大家准备好了吗?第一波60单,来1、2、3,上链接……”近日,天门通天传媒公司主播莉莉的直播间热闹非凡。不到2分钟,60单全部售完,当天直播总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我们公司单品日销售量上万的情况每月都会出现。”天门通天传媒公司副总经理杨洛说。
该公司是位于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专业化服装公司,旗下有13间成品衣直播间和1间AI直播间,与15名主播常年合作,5家服装加工厂每月可生产15万套服装,2024年下半年公司销售额达1.16亿元。“直播电商企业拼的是供应链,天门服装供应链的日渐完善为企业争取到了商机。”杨洛说,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大服装产能,实现月生产服装25万套。
近年来,围绕产业承接、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天门大力支持服装产业开辟新赛道。受头部企业影响,一些经营主体纷纷投身服装电商行业,一时间电商人才尤其是带货主播紧缺。天门市联合企业、培训机构等搭建育人平台,充分利用就业中心、实操基地进行集中培训。
作为与天门市政府合作的实操基地,天门市千广传媒有限公司组建的专业电商团队,主要发展电商人才孵化、多平台直播带货、扶持本地商家直播带货3块核心业务,通过“培训+就业”闭环模式,为当地持续输送优秀电商人才。主播何莎是千广传媒电商培训班的往期学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坚持,她的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如今她成为人气主播、带货达人,月收入可观。
随着大量电商人才涌入,直播电商成为新的赛道。天门市还将目光投向海外。6月,在位于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福骞和有限公司仓库里,贴有“天门衣尚”图标的3万余件女装运出,抵达位于美国洛杉矶的海外仓。
去年10月以来,天门东盟(泰国曼谷)海外仓、北美(洛杉矶)海外仓相继投入运营,助力天门服装“扬帆出海”。截至目前,已有约20万件天门服装通过海外仓出口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依托海外仓前端建立的营销网络,天门服装加速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希音、TEMU等国际主流平台上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稳居湖北第一位。目前,该市还筹划在日本、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建设5个海外仓。
通过建设海外仓模式,该市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自建海外渠道的高门槛难题。海外仓还深度融入了“天门衣尚”供应链平台,形成了强大的“产业中枢+全球仓配”体系,有力支撑了全市服装电商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每天有超300万件服装从天门发出,其中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发出的超60万件。
依托直播电商强大的信息网络,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实现裂变式增长。2021年,天门市服装电商交易额为70亿元,2024年达到513亿元,其中抖音、拼多多女装板块业务量保持湖北省第一位,总销量6.2亿件,同比增长25%。今年天门将目标定在了700亿元。
家门口就业成潮流
每天早8时,家住天门城区的肖明君在送小孩上学后,前往附近一家服装厂上班。2015年,为更好地照顾家庭,肖明君从广州带着手艺回到家乡服装厂务工。“行情好的时候月工资能拿到1.3万元以上,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
与肖明君一样,家住天门市竟陵街道办事处湾坝社区的付丽芳也是返乡人员。2023年,付丽芳带着手艺回乡,在天门城区一家服装厂上班,月均工资近万元。在天门的大街小巷、村头巷尾,各类服装加工厂随处可见,推动16万名服装电商从业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聚焦服装电商产业发展需求,天门市着力打造“天门衣商”劳务品牌,通过建设返乡创业园(区)、树立返乡创业典型、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落细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平台,并进一步充实“天门衣商”就业力量,大力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天门衣商”培训技能,重点培训主播、营销、设计、缝纫加工等人才,每年累计培训服装相关专业人才近3000名。
“我现在是一名正式的缝纫工,每个月能拿到近6000元钱。”天门市小板镇居民李琴勇是该市最近一期服装缝纫培训班的学员,结业后在离家不远处的瑞鑫制衣厂上班。跟李琴勇同一期的20名学员,也陆续在家附近的服装加工厂就业。
服装电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除了定期培训,天门市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武汉纺织大学、天门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市内服装电商企业精准对接,聚焦企业所需开展针对性教学,持续为服装电商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随着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发展,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家门口就业”成为一股潮流。
倾力打造本地品牌
8月13日晚,走进位于天门市北湖大道的“天门衣尚”品牌馆,璀璨的灯光在夜空中交织,衬得橱窗内的服装闪闪发光。品牌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楼以精致女装和高档男装为主,主打都市优雅系列;二楼为快时尚女装和直播爆款,将线上直播电商与线下实体店销售相结合,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我们的目的在于打造高端化品牌形象,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高标准的线下零售空间范例。”天门市工商联副主席张君梅介绍。
“天门衣尚”品牌馆是该市推进“天门衣尚”品牌建设的有益探索。为有效提升天门服装电商品牌的整体形象、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该市于2023年6月正式发布“天门衣尚”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全流程品控体系,还出台相关政策,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服装企业发展。过去两年,“天门衣尚”品牌广泛应用于童装、男女装、跨境电商及线下实体店等多个领域,成果显著。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有待深化、消费者认知仍需加强等问题也更为凸显,成为该市产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如何破局,实现服装电商产业更加品牌化、高端化?从今年起,天门引入专业力量,着手对“天门衣尚”品牌进行系统化升级重塑,立足天门服装产品特色和时尚潮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基因,提炼“传统美学与当代设计相结合”的品牌核心价值,力争打造具有独特记忆点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标识。
“我们希望通过‘线上全域引流+线下体验馆’双轨推广,推动产业从代工贴牌向品牌输出跃升。”该市服装电商产业发展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黄彩庭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打造‘天门衣尚’品牌矩阵,推动‘天门衣尚’授权企业增至100家,原创设计占比提升至30%,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自主品牌标杆。”(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