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6日电(记者冯源)在26日举行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介绍,近年来他们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为高坝和低坝两级,而塘山是低坝系统的一部分。当时,塘山被认为是山前长堤。
王宁远说,从201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塘山北侧的大遮山脉发现了16条建筑在山谷开口处的高坝,而在大遮山脉和塘山间又发现了多条长垄。最终,他们发现,塘山长堤和山脉之间形成了高、中、低三级水坝系统。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两级”变成了“三级”。
王宁远说,目前,在良渚古城周边,他们已经发现了350多处遗址,而遗址群的整体聚落结构在良渚时间的早、中、晚期之间发生过巨大变化,这也与先民治水的工作密切相关。
据介绍,在距今5300至5000年的良渚文化早期,先民利用山前地貌加以改造,形成了多中心散点式的聚落。著名的瑶山遗址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到距今5000至4700年的良渚文化中期,先民开始在遗址群中心兴建莫角山宫殿区,同时在外围营建大型水利系统。到距今4700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晚期,城墙和外郭建成了,良渚成为一个超级都市,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料全部靠外来输入。
“将良渚古城的水网格局,与宋代苏州的水网格局相比,可以看出良渚古城以水为道、用水系分隔功能区、核心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夹河筑城等规划思想,深刻影响了江南地区后来的城市规划。”王宁远说,良渚水利系统比大禹治水的传说要早1000年,且与都邑的产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成为研究早期水管理和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样本。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