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利用自主研制的500毫米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与“吉林一号”MF02A04星,空天院成功开展了星地激光通信实验。该实验获取的卫星载荷数据质量良好,可满足高标准业务化应用需求。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通信工程应用。
实验获取的首批遥感影像(吉林一号MF02A04星下传)。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空天院激光地面系统技术负责人李亚林介绍,当前星地通信主要采用微波技术,但微波频段资源有限,常用的X频段仅有375兆赫(MHz),近年来开始应用的Ka频段也只有1.5吉赫(GHz),难以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与微波相比,激光频谱资源极其丰富,带宽可达数百吉赫。
“如果将频段比作道路,那么X频段是单车道,Ka频段是4车道,而激光可容纳成百甚至上千车道。利用激光通信每秒可传输1部高清电影,相较于现有的微波通信速率高出1—2个量级(10倍到1000倍)。”李亚林解释。
同时,由于激光的发散角很小、能量高度集中,激光地面系统接收到的功率密度高,所以卫星能够“轻装上阵”,以远小于微波通信载荷的体积、重量和功耗实现超高速率的通信。此外,激光还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用激光作为载波进行数据的发射与接收,能够显著提高星地通信的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表示,目前我国遥感卫星探测获取的海量数据无法及时全部接收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卫星应用效能发挥。在充分利用现有微波地面站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国家卫星激光通信地面站网,“激光+微波”的组合运行模式有望彻底解决我国星地通信瓶颈问题,可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 陆成宽 杨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