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已进入开馆倒计时,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开始内测运行,计划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面向观众开放。
全国首家,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据统计,1912—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为上海出版。百年来,上海新闻出版业群星闪耀,涌现出如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胡愈之、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等大家,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上海也是党的出版诞生地,是海派文化的关键一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杨浦区委区政府合作共同建设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经多次选址,最终落户拥有“四个百年”独特历史资源的杨浦区。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从2003年筹建伊始,便开始征集文物。目前馆藏数量60万余件,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4300余种,报纸349种,教科书4300余种、2万余册,还有木活字、石印机、铜字模等出版工具,以及与新闻出版相关的一些档案文献,新闻出版前辈使用过的物品等。与此同时,馆方建立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举办新闻出版相关的各种主题展览,开展编辑研究,出版《新闻出版博物馆》41期,文库26种,召开学术研讨会及进行口述历史采访,累计采访拍摄三百余人,努力建成一座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重磅珍品,展示新闻出版业厚重历史
博物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一楼为序厅、“百年文存”展示区,二楼为主题馆,三楼为印刷出版馆、儿童出版馆,四楼为数字出版馆、艺术设计馆,五楼为音像出版馆、临展厅,涵盖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儿童出版、印刷技术、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六个展馆集中展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事业艰难曲折的繁荣发展之路,展示近现代以来新闻出版与国运的深刻关联,展示新闻出版人在巨变时代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其中,一楼“百年文存”展区完整还原了当年中华书局图书馆的样貌。主题馆中展出文物原件两百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八十件,有墨海书馆的《全体新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中国较早翻译西方报刊的译刊之一《西国近事汇编》,近代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刊物《东方杂志》等八大期刊,另外还有党的早期出版文献等红色资源。
此外,博物馆还多处运用了裸眼3D、多媒体触屏互动等手段,建设基于5G、覆盖手机端和PC端的三维导览系统,在现代高科技的加持下更完整、清晰地呈现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之源与未来之盼,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全新体验。
(央视总台记者 魏然)
编辑:刘颖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