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警惕!这5类诈骗案高发,年轻人更容易中招

2022-05-26 10:19:20  来源:新华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轻人熟悉网络,应该对电信网络诈骗比较容易识别,但事实上,根据国家反诈中心的统计,这类诈骗的受害者中,18至35岁占比达65.5%,那为什么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反而成为了更容易被骗的群体呢?

  2021年9月22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的两名民警在路上边走边问,焦急地寻找一名叫阿霞的女孩。

  原来,就在当天中午,广州市越秀区反诈中心接到一则市民被电信诈骗的高危预警,预警显示辖区内一市民阿霞不停地在与诈骗电话保持通话,已经无法通过其亲友或者其他方式联系到本人。她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诈骗分子设好的圈套,警方要立即找到阿霞当面进行劝阻,阻止损失。

  下午4点,在民警的不懈寻找之下,终于联系上了阿霞,她向警方讲述自己这两个多小时的经历。诈骗分子称有人非法盗取了她的身份信息,并开立银行账户进行洗钱,且涉及金额很大。现在通知她的目的,是要直接拘留她。

  将信将疑的阿霞,在看到了骗子出示的警官证和站在有警徽的“派出所”的视频后,就相信了骗子。见到阿霞已经被蒙骗上钩,骗子便指引阿霞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以防止被他人点醒识破。

  即使收到了反诈预警,但反诈民警要在一个地形环境复杂、人员流动大的老社区,找到阿霞的困难是非常大的。而且她按照骗子的指使,在有意躲避警察们的搜寻。

  在这个过程中阿霞已经泄露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3万元存款已全部被骗子转走。

  当时的阿霞对诈骗分子的说法深信不疑,因此除了自己的存款,还马上把贷款的7万元打入了对方的账号。

  警方提醒,这种新型的网络诈骗集团,都有专门的心理学研究团队。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手法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诈骗剧本中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原理——自证控制,给被害人打上犯罪分子的标签后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外加各种信息干扰挑拨,让对方不断地自证清白,最终掉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之中。

  通过民警们的努力,阿霞追回了7万多元资金,但是还有3万元因为时间过长,已被诈骗分子通过多个账户层层“洗”走,无法追回。

  广州另一位叫阿娟的姑娘和阿霞几乎是同样的被骗经历,但是她相比较而言要幸运一些,她刚刚给诈骗分子转账了20万元,幸好自己的家人和警察找到了她,并教给她及时挂失银行卡,同时通知银行及时止付骗子入账的银行卡。

  在民警和银行的及时阻止下,阿娟及时追回了20万元。现在,阿娟的手机上,还保留着诈骗分子发给她的假冒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这个钓鱼网站和真正的网站非常相似。

  面对剧本化、集团化、专业化的诈骗团伙,对网站不是很熟悉的阿娟深信不疑。

  警方透露,面对诈骗分子的层层套路,反诈警察上门寻人、面对面劝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样遭遇诈骗的阿雯在面对真正的警察的时候,依然表现出对警察的不信任。

  就在民警找到阿雯的时候,民警发现阿雯居然还在和诈骗分子保持通话。民警迅速抢过她手中的手机,当场戳穿了诈骗分子的骗局。

  面对着真正的警察,诈骗分子仍然不死心,但是听到民警正在录音之后便迅速挂断了电话。此时阿雯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刚刚陷入了一场骗局。

  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诈骗分子还会冒充不同部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补贴、奖学金,医保卡、证券、金融账户被冻结,出入境证件异常、失效等为由实施诈骗,影响恶劣,群众对此更应提高警惕。

  警惕电诈新“套路” 防范意识要升级

  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破获了大量这类案件,通过分析,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受害人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进行诈骗,广大群众应从政府相关渠道获取疫情信息,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受骗。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记者张超)

编辑:李雯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