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惠灵顿4月20日电(记者龙雷 李惠子)新西兰一项化石研究发现,约2000万年前,体长可达25厘米的巨型淡水小龙虾曾在新西兰古老湖泊中畅游,其体形约为现存本地小龙虾物种的3倍。该发现为研究古代淡水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科学期刊《黄金时代:澳大利亚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新西兰奥塔戈中部地区发现的小龙虾臼齿化石极为罕见。由于小龙虾身体主要由易腐材料构成,极少保存为化石,但其下颌的臼齿则由类似哺乳动物牙齿的坚硬物质组成,能在地质年代中长期保存。
研究人员从8块仅约4毫米长的下颌碎片中识别出这些小龙虾化石,这些碎片是从约100公斤的化石淤泥中精细筛选出的。分析显示,当地史前可能曾有至少3种小龙虾共存,而如今新西兰各地仅有2种原生小龙虾物种。
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首次准确指出淡水小龙虾在史前生活的地点,对还原史前淡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团队还重新鉴定了曾被误认为是鱼类牙齿化石的一种物质,这其实是存在于小龙虾胃部的钙质沉积物,为理解小龙虾演化历史提供了新视角。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