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县,提起调解员“徐大叔”,许多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被亲切称为“徐大叔”的人,正是蔚县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徐佃锋。
作为一名编外人民调解员,六年来,徐佃锋参与调解的案件超过300件,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成绩背后,是一个个饱含艰辛与感动的调解故事。
2023年3月的一天,调解室来了一家五口。老人双手插进斑白的头发,声音沙哑地让女儿讲述遭遇。原来,家中母亲在私企打工时遭遇火灾,全身90%皮肤重度烧伤。治疗一年多后,企业停止支付医疗费,走投无路的家人找到徐佃锋。听完讲述,他第二天就带着水果来到伤者家中。病床上的景象让他心碎:严重畸形的面容,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他握住那双干枯变形的手,坚定承诺:“大火无情人有情,我一定帮到底。”
接下来的三个月,徐佃锋往返于企业和家属之间27次。面对企业“砸锅卖铁也赔不起”的推诿,他耐心讲解《民法典》和《工伤保险条例》;面对家属的悲痛,他细致计算治疗费用。这边劝“想想伤者的惨”,那边劝“体谅企业的难”。企业多次摇头说:“这事调不成,就法院见吧,老徐,咱不调了。”可他看着病床上那双空洞的眼睛、全家人无助的样子,咬牙想:再坚持坚持,多争取一万,也是救命钱!最终,在他多次耐心调和下,双方达成160万元的赔偿协议。
如今,一家人送来的锦旗挂在调解室最显眼的位置,“为民服务、倾心倾情”八个大字,烫得人心发热。
有人说徐佃锋是“不务正业”的个体户——放着石材生意不做,偏往信访大厅里钻;也有人说他是“编外雷锋”,没编制、没工资,却一泡就是六年,图啥呢?他说这源于他和人民调解的渊源。2013年,他曾陷入困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帮他渡过难关,这份温暖与感动一直烙印在他心间。于是在2019年,蔚县信访局招募义务调解员时,他毅然加入。
不久前,徐佃锋接手了一起更为特殊的案件。学生小雨从教学楼跳下,学校垫付了12万元医疗费,但小雨父亲坚持认为学校应负全责。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徐佃锋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位父亲虽然家境困难,却总把旧皮鞋擦得锃亮。再次见面时,徐佃锋带了一双新皮鞋作为礼物,这个温暖的举动打开了当事人的心扉。
为查明真相,徐佃锋多次往返小雨家和学校。最终在学校找到了小雨跳楼前写的信,信中只表达了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朋友的不舍,丝毫没有提及学校。看到这封信,小雨父母失声痛哭。在徐佃锋的劝导下,他们意识到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随后,双方达成协议:学校承担前期治疗费用,并额外补助2.2万元,历时50多天的纠纷画上句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佃锋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年来,他连续获评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在近日我省举办的首届调解员演讲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位“编外兵”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调解室里越来越多的锦旗,见证着他“为民服务”的初心。正如他自己所说:“群众的每一声‘谢谢’”,就是最好的报酬。记者 孙媛 通讯员 刘大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