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每90秒下线一辆新车?9月26日,采访团来到“国家级绿色工厂”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的汽车研学基地,深入了解我市不断创新形式,打造“研学+”教育新模式的同时,一同感受张家口汽车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生动故事。
当日,采访团走进领克汽车研学基地时,来自桥东区宝善街小学六年级的170多名学生正沉浸式体验汽车工业的独特魅力。
“假如今天我们要组装两种车型,一种是豪华型,另一种是标配型。那么,为了区分开来,豪华型汽车的零部件会贴上绿色标签,标配型会贴上黄色标签,这样就不易混淆了。”在缩小版的总装车间实践教室里,讲解员站在车辆配置零部件识别台前,正向围观的学生讲解着整车装配要领。
而在另一间教室则考验着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大伙儿正根据图示按步骤拼装着消防云梯车,且车模配备了简易的液压系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汽车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
安全生产教育也是此次研学活动重点内容之一。在安环培训区同样热闹异常,除带领学生了解车间内的安全标识、防护设备和应急预案外,讲解员还现场教授如何在发现火情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要在防止双手冻伤的前提下,使灭火器的喷射口对准火源点。”六年级二班的学生谢雨莀用心记录着。
“作为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我们的研学活动除涉及汽车发展史、汽车生产工艺等常规内容外,还专门融合前沿科技,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点燃青少年的探索欲。”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讲师蒋晓婷向采访团介绍着这条研学新赛道的特色环节。学生可佩戴AR眼镜,扫描车身焊点后,即可显示该焊点对应的安全性能数据,将抽象的工艺参数转化为可感知的科技体验;并进行数字孪生技术实操,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提前预判生产问题;学生还能用工厂废料制造1:10的车身模具套件,在动手组装中感受轻量化工艺的优势。
通过“看”与“听”,北京青年报记者董振杰感触颇深。“很羡慕来这里研学的孩子们,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种‘研学+汽车产业’的思路非常有新意,希望能够扩大辐射范围,吸引京津冀地区的研学群体走进来,聆听民族品牌故事。”
而现实中的生产车间远比在教室演示精彩得多。如今,数智化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产业创新,正成为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基于“工业4.0”的理念规划,厂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车间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自动化程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场景堪称科幻。为让研学之旅更加具象化,领克汽车研学基地在焊装和总装车间专门配备了参观讲解。
其中,焊装车间负责车身焊接与四门两盖装配及调整工作,是整个车身骨架构建的重要环节,车间拥有各种类型先进的自动焊接设备,主焊线自动化率达到100%,最大可实现6款不同车型同时生产。在一番讲解后,当采访团身临其境,看到庞大的机械臂灵活摆动,通过698台工业机器人根据生产需求协同配合,每90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车时,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
“此次活动,让我对汽车产业‘智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了作为吉利集团在北方最大的整车工厂,为何会涉足研学产业。因为领克汽车研学基地既连接过去,也连接了现在与未来。这样以产业为主题的研学游非常值得推广。”河北工人报记者韩廷钰说出了很多记者的心声。(赵晓刚 陈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