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区商务桥下的清水河河道里,一对在此越冬的斑嘴鸭“母子”引发市民关注。作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斑嘴鸭,如何由候鸟成功地变为“留鸟”?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斑嘴鸭“母子”在商务桥下越冬 赵晓刚 摄
2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商务桥西侧,看到很多市民站在河畔向下张望。随着气温回升,解冻的河水不断从橡胶坝倾斜下来。下方的消力池内部分冰面已化开,而在水中站着一只斑嘴鸭成鸟,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嘎嘎鸣叫;一只斑嘴鸭幼鸟欢快地在附近游动,还不时把头扎进水里,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给初春的清水河增添了些许生机与灵动。
斑嘴鸭“妈妈”守护孩子 赵晓刚 摄
一直关注这对“母子”的王先生说,因为幼鸟尚小,这只斑嘴鸭成鸟并没有选择南下越冬。气温将至零下时,当时他也很担心,但看到由于不断有活水注入,消力池并未完全冻结,而且池中莲花根茎等为它们提供了食物,使得这对“母子”熬过了严冬。“这位守护孩子的‘鸭妈妈’勇气可嘉!”
斑嘴鸭“母子”引市民关注 赵晓刚 摄
有着40多年观鸟经验的摄影爱好者张跃文说,按照往年经验,每年4月中下旬,大批北上迁徙的斑嘴鸭会经临我市,调整一周左右后飞往康保县康巴诺尔湿地、沽源县闪电河流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每年11月份,成群斑嘴鸭会沿河而下飞抵张家口,稍作停歇后飞往渤海湾等地越冬。近几年,随着人为扰动减少,候鸟将作为“迁徙驿站”当成栖息地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怀来官厅水库、宣化黑山底水库等地总能发现筑巢越冬的天鹅,但如此迫近市区繁华地带确实鲜见。今冬由于气温偏高,几天前,他观测到首批近千只灰鹤已抵达官厅水库的壮观景象。“不久后,将还会有大批候鸟途经张家口各流域,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据了解,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野生鸟类是水环境质量的“生态试纸”,斑嘴鸭从候鸟变留鸟成为张家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佐证。(河山新闻记者 赵晓刚)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