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原县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依托示范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种养加结合、产供销联动、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推动“小苦荞”变身“大产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苦荞种植在阳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目前该县示范区内群众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阳原县境内70%土地适宜种植苦荞。该县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张家口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研发苦荞、甜荞产品,推广苦荞种植。依托示范区2个乡镇科技服务站、11名科技特派员和30名产业帮扶指导员,巡回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如今,种植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实现了聚优成势,截至目前,该县示范区内苦荞种植面积已达到16000多亩。
同时,阳原县通过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经营主体与示范区揣骨疃镇8个易地搬迁村370多户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种植苦荞8000余亩。经营主体租赁苦荞加工厂,每年上缴收益18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收益分配实现脱贫人口增收。截至目前,示范区苦荞种植覆盖2个乡镇30个村,受益脱贫人口4600多人,可实现人均增加收入3750元。企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28个,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户在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持续增收,分享全产业链增值红利,促进产业增产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解决苦荞附加值低、农户收益不高的问题,在阳原县苦荞种植示范区内,河北金汇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苦荞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实施苦荞产品加工配套项目,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提高,生产规模扩大,苦荞系列加工产品由过去4种拓展到现在16种。
生产规模提高了,强化销售是关键。阳原县创建了“荞滋味”主打品牌。截至目前,16个产品在县内外各大超市线下销售,并在832平台、快手、抖音以及当地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并打通了北京、郑州、俄罗斯等多个国内外市场,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带动苦荞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
(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韩彦青 董桂清 摄影 仝辉 李宇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