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金融资讯

张家口市金融行业启动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2022-05-25 09:02:2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近日,张家口市金融行业将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 “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重点打击以提供 “养老服务”、投资 “养老项目”、销售 “养老产品”、宣称 “以房养老”、代办 “养老保险”、开展 “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等6类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违法犯罪行为。

  养老诈骗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主要骗局有 “投资养老”、 “以房养老”、 “养老银行”、 “投资返利”等。

  “投资养老” 骗局揭秘。 骗子可能会先在公园、 超市、小区等老人聚集的场所给老人灌输投资的概念。接着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然后就会告诉老人他们有个 “养老服务”的项目, “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一并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 “养老服务” 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以房养老”骗局揭秘。骗子会以 “房本在家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 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后续,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乃至被逼卖房还债。

  “养老银行”骗局揭秘。近些年,有部分公司在注册时将公司名称注册为 “***养老银行有限公司”,并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 “养老银行”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但实际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 “银行”字样。

  “投资返利”骗局揭秘。这种是最为常见的养老骗局,骗子主要是以投资返利或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现场发放粮油米面,更有甚者还会承诺免费旅游等额外福利。这种骗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的 “占小便宜”心理,从本质上看,还是骗子利用言语获得老年人信任后的 “空手套白狼”。

  上述骗局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恶劣,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消费者,做到以下 “两谨记、两注意”。

  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宜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 “稳赚不赔” “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记住投资是有风险的,别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谨记选择正规机构。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 “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 “保本高息” “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记者 谢云霏 )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