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委、市国资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九方面措施,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京就业创业,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支持用人单位稳岗拓岗
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政策执行至2026年12月31日。
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加大岗位搜集力度,动态发布本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工作者、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定期组织高校根据毕业生意愿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便捷高校毕业生集中选岗就业。
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加大科创型中小企业引进毕业生支持力度。
成效突出或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创业板在板企业,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毕业生引进;核心成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工作居住证。
聚焦解决青年住房难题,支持有条件的区,推出住宿保障、安居补贴等政策,减轻在京生活成本,吸引青年在京就业。
建立“百校千企”联席机制,聚焦京内外高校、产业园区企业,通过政策解读、专场招聘、案例分享等形式,定向推送政策服务包,精准提供服务。
优化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考(聘)条件
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有企业招录(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应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含毕业当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对招录(聘)对象有毕业时间要求的,应明确到毕业年度。
毕业时间以本人毕(结)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不含跨年结业转毕业)。
国家出台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启动实施实习见习计划
搭建京津冀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汇集区域、市场、行业等资源,全年归集实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实践机会。
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储备,全年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
加快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
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2个急需紧缺产业领域的60个重点建设方向,用足用好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企业、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资源,开设百余门培训课程,帮助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
实施技能培训评价进校园行动,提升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
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
扩大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规模,通过组织体验活动、开展课程教学等形式,帮助提升求职能力。
推进就业指导资源整合提升计划
在市属高校建设一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用好“政府+市场”资源,引入简历诊断、AI面试等人力资源服务,将人社服务送进校园。
建立北京市就业创业指导师专家库,汇集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头部企业HR、头部人力资源机构职业指导师等多方资源,组织职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把握市场需要、明晰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
在各区建立青年就业驿站,为外地来京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完善就业困难“一对一”帮扶机制
强化高校就业帮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教委选取就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开展人社局长结对帮扶,组织本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根据需求,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服务,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
强化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结对帮扶,制定专项计划,实施“一人一策”,针对性提供3-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强化“区与区”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就业优势区与薄弱区岗位资源共享、就业服务互助,提升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打造便捷高效线上服务模式
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张图”,发布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地图,整合服务资源,可搜索附近就业岗位、招聘会,查询就业、人才服务等机构和创业服务等情况,实现“一图通览、一键可及”。
建设“大学生就业安居一件事”场景,集成就业登记、档案转递、参保登记、补贴申领、租房购房指引等事项,实现统一入口、多事项办理。
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失业监测体系
建立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健全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多维度、动态掌握青年就业失业状况。
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调查,掌握就业状态、就业意向等信息,研判青年就业变化规律。
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形势趋势,制定规模性失业风险防范和应对预案,坚决防止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