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蔓
“尊嘟假嘟”“你个老六,我真服了”“我嘞个giao”……曾几何时,一些网络黑话成了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挂在嘴上的常用语,有人甚至把这些“梗”带进了学校、写进了作业。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小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影响,不分场合滥用“梗”,造成语言污染。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化产品普及率走高,网络黑话因其简洁、富有创意的特点,容易被记住和传播。在一些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社交媒体上,部分自媒体过于追求“网感”,错字连篇等现象时有出现,难免会干扰孩子对汉字的正确认识。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网络黑话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使用这些词汇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时尚、很潮流,可能觉得掌握了“社交密码”,从而在同学中获得存在感、认同感。
但黑话之所以被称为黑话,是因为有些表达方法和习惯过于随意,不符合规范用语的要求。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看似说得很溜,却未必完全能理解黑话的真正内涵,容易被误导,久而久之,可能会弱化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价值观,讲话磕巴、表达没有逻辑、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等等。即便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网络语言的意思,也丝毫不影响彼此交流的兴趣。用“u1s1”代替“有一说一”,用“xswl”代替“笑死我了”,虽然在网络交流中可能显得简洁快捷,但在正式的写作和表达中,却会显得不伦不类。
难登大雅之堂的黑话,原本属于成人世界,却不经意进入了孩子们中间,不仅会稀释规范用语的重要性,还会影响小学生们的精神品格。一些网络黑话带有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如攀比、虚荣、暴力等,容易对三观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这一行动,有助于定期为网络文化“杀虫灭菌”,清理网络黑话的生存土壤,帮助网络世界形成文明友好的用语习惯。
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化,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说者的语言影响听者的情绪,好的语言表达能感染人,能给人以鼓舞。好的梗可以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但不好的梗,却容易败坏形象、破坏好感。对于孩子们来说,即使是在朋友之间,如果频繁使用不适当的梗,也可能会逐渐消磨彼此的好感,影响友谊的稳定。同时,玩梗也要讲究场合,而在轻松的社交场合,可以根据兴趣和氛围选择恰当的梗来活跃气氛,但在正式场合就不适宜。从这个角度看,用“梗”可以,但是“黑话烂梗”就要慎重。
学校承担着普及规范用语的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小学生使用网络黑话的现象。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文批改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认识到网络黑话的不规范之处,鼓励他们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黑话的流行现象,开展语言文化教育,让小学生了解传统语言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合理控制自己使用网络黑话的频率,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仅是人类进行审美的工具,其本身也是审美的对象。说话的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正所谓,言为心声。你说的话代表着你的过去,展示着你的现在,预示着你的未来。只有引导小学生认真对待语言,用心说话,才能不迷失在网络烂梗中。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