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为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

2025-11-11 10:43: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2025年立冬始于11月7日。

  立冬的“立”指开始,“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说文解字》解释:冬,四时尽也。

  古人认为,立冬时节,水始冰,地始冻,万物收藏。此刻象征着冬季的来临,一年的时光已进入尾声。

  立冬,意味着大自然开始进入水冰地坼的闭藏之季。

  北风日盛,寒气渐起。除了增添衣服,人们还习惯食用一些滋补之品。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火锅、汤面等,不仅愉悦着味蕾、温润着脾胃,也提供着抗风御寒的能量。“夏食寒”“冬食热”,是古人“观天象”而察人事得出的饮食之道。但“滋补”不能“蛮补”,一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蕴藏着对中医药理论的独到见解,点明了平衡进补的道理。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萝卜”一般指白萝卜。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冬天”与“萝卜”乍看似乎不搭,细想却有奥妙。在古人看来,立冬之时,天地间阳气收敛,阴气渐升,人体的生理状态随之调整,腠理闭合,内敛阳气。此时,人们喜欢在有取暖设施的室内“猫冬”,运动量减少,若是再过度食用温热补品,反而容易导致气血壅滞,出现体内积热郁火、体外畏寒肢冷的“外寒内热”之状,产生腹胀、口干等“冬燥”或“食积”的情况。作为冬季常备菜蔬,萝卜恰好可以平衡滋腻。从中医药理属性的角度看,萝卜“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可以起到解积滞、助消化、化痰热等作用。这犹如为壅塞的室内打开一扇窗,通过消解“燥热内滞”使身体机能保持通畅状态。熟的萝卜“补而不滞”,既抑制了“虚不受补”,又可防止“补过头”。“冬吃萝卜赛人参”的俗语,强调的也是萝卜在特定时节“以通为补”的独特价值。

  与冬吃萝卜形成巧妙呼应的是“夏吃姜”。夏季湿气重,湿邪困脾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天气炎热时,很多人又偏爱冷饮冷食、喜欢吹空调,这也容易损伤脾胃。身体腠理开放,阳气外浮,而体内阳气不足,就会形成“外热内寒”之态。生姜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醒脾开胃、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等作用。所以,夏天适当吃姜,可以驱散寒湿,防止“内寒”伤身。

  如果望文生义,把“冬吃萝卜夏吃姜”简单理解为字面意义上的“菜品推荐”,并不恰当。《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一冬一夏,一凉一温,萝卜与生姜的搭配,是中医“天人相应”“以平为期”观念的具象体现——饮食调整与自然变化同频,以应季食材的性味弥补外界环境对身体的影响,让人体内的阴阳之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时制宜”的中医养生之道,是顺应时节、读懂身体信号的生活方式:不与自然对抗,而是与天地共舞;不追求单一元素的强化,而是维持着整体系统的平衡。

  看似简朴的“季节食谱”,体现了传统中医食疗养生的智慧。立冬之际,捧起一碗热乎乎的萝卜汤,留在口中的是食物甘甜的滋味,沁入心脾的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悠长。(人民日报记者 孟 扬)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