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秋冬季节交替,北方地区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过敏性鼻炎更是不请自来。如何保护呼吸道健康,有效防治过敏性皮炎,成为很多市民关心的话题。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
随着秋冬季节交替,北方地区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市民呼吸道健康,缓解秋冬季节气道疾病诊疗压力,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筹建的雾化治疗中心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任素霞,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呼吸内镜检查技术。她针对近期门诊量激增的过敏性鼻炎(AR)结合临床经验与权威医学指南,整理出全面的疾病认知、鉴别及防治方案,帮助市民科学应对,避免因误判病情延误治疗。
雾化了有助于预防缓解鼻炎
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即将投入使用的雾化治疗中心,是科室针对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推出的重要举措。任素霞介绍,雾化吸入疗法是当前国内外指南广泛推荐的呼吸道疾病一线治疗方法,在我国众多医院已成为标准化诊疗手段。安全性更高,起效更快,用药更精准。
“北方秋冬季节,冷空气刺激、雾霾、粉尘等因素易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雾化治疗能直接针对气道问题起效,缓解患者鼻塞、咳嗽、喘息等不适。”任素霞表示,雾化治疗中心启用后,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秋冬呼吸道疾病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过敏性鼻炎认知误区要避开
近期,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数据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较夏季增长近30%,其中近半数患者曾将其误认为普通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导致病情反复、症状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合并过敏性哮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任素霞解释,过敏性鼻炎也称AR,发病分为“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慢性炎症阶段”。不能将AR当作感冒治疗;症状轻也要积极治疗,治疗不可“见好就收”,需要“来日方长”。“AR若不规范治疗,不仅会影响睡眠、工作、学习,还可能发展为哮喘,形成‘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恶性循环。”任素霞强调,正确认识AR是科学防治的前提,市民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陷入认知误区。
四步鉴别AR与普通感冒
“打喷嚏、流鼻涕就是感冒了?”不少市民在出现鼻部症状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此,任素霞整理出AR与普通感冒的六大核心区别,帮助市民快速鉴别:
从症状表现区分,打喷嚏:AR患者打喷嚏呈阵发性,一次可连续打数个甚至数十个,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后,症状会突然发作;普通感冒打喷嚏次数较少,多为偶尔发作,无明显规律性。
流鼻涕:AR患者鼻涕多为清水样,量多且持续不断,有时会不自觉从鼻孔流出;普通感冒初期鼻涕量少、呈清水样,后期会逐渐变得黏稠,甚至出现黄色、绿色脓性鼻涕,这是身体对抗病毒的正常反应。
瘙痒症状:鼻痒、眼痒是AR的典型特征,患者常忍不住揉鼻子、揉眼睛,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咽痒、耳痒;普通感冒极少出现瘙痒症状,多以鼻塞、咽痛为主。
全身症状:AR症状主要局限在鼻腔和眼部,不会影响全身状态,患者无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明显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咳嗽、食欲不振等。
从病程与诱因区分,病程长短:AR病程长且易反复,若不避开过敏原或规范治疗,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数月,尤其在过敏高发季节(如春季花粉季、秋季蒿属花粉季)或常年接触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宠物皮屑)时,症状会持续存在;普通感冒病程较短,通常7-10天可自行痊愈,无需特殊治疗也能恢复。
发病诱因:AR发病与过敏原密切相关,常见诱因包括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食物性过敏原(牛奶、大豆、花生、海鲜、鸡蛋),以及空气污染、烟草烟雾等刺激因素;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受凉、劳累、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发病。
“通过这些区别,大部分市民能初步判断自己的症状属于AR还是普通感冒。”任素霞提醒,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鼻塞加重、嗅觉减退、咳嗽伴喘息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科学应对AR有方法
AR的治疗遵循“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原则,即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健康教育相结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原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
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季节性AR患者,在花粉高发期应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在清晨、傍晚(花粉浓度较高时段)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衣物,减少花粉残留;对于常年性AR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换气,每周用热水清洗床单、被套、枕套(高温可杀死尘螨),使用空气净化器、吸尘器清除灰尘,避免饲养宠物,减少真菌滋生(如保持浴室干燥、及时清理发霉物品)。
药物治疗:AR药物分为一线用药和二线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让机体逐渐适应过敏原,减轻过敏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AR患者,若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后,症状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学异常,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手术治疗。术后仍需结合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AR作为慢性疾病,长期管理与预防至关重要。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将AR的预防措施总结为“一避二忌三洗四锻炼”的口诀。
一避,远离过敏原,减少接触刺激。二忌,注意饮食忌口,避免诱发过敏。三洗,坚持鼻腔清洗,保持鼻腔清洁。四锻炼,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减少AR发作。同时,还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戒烟限酒。
对于有AR家族史的儿童,建议从婴幼儿时期开始注重体质培养,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查。
(武雅楠 张宝静 李清龙)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