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异常子宫出血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正常月经的标准。正常的月经周期通常在21-35天之间,平均28天。经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8天,月经量大约在20-60毫升。月经血的颜色通常是暗红色,除了血液,还包含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就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问题。
哪些情况属于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月经频繁,不到21天就来一次;有的是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还有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出现非经期的阴道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内分泌失调:
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月经周期。一旦这个调节系统出现紊乱,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过度节食或肥胖等,都可能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月经失调,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卵巢功能异常,雄激素水平升高,常常会出现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器质性病变: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肌瘤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如果肌瘤生长在黏膜下,还可能引起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它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腺肌病主要由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导致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同时伴有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严重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多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凝血功能或激素代谢,从而引发子宫出血异常。
医源性因素:
放置宫内节育器、服用紧急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比如,宫内节育器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少量不规则出血;紧急避孕药可能会打乱体内的激素平衡,引起撤退性出血。
子宫内膜癌与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癌是异常子宫出血背后可能隐藏的一颗“定时炸弹”,需要高度警惕。正如前面所说,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之一,长期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晚绝经等,这些因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因此,有异常出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如何应对异常子宫出血?
如果出现了异常子宫出血,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月经异常或出现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B超、宫腔镜、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配合治疗: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可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作息和饮食习惯,必要时服用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如果是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或进行复查,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日常护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
关爱自己的身体,从关注月经开始。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虽然病因复杂,但只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同时,预防异常子宫出血也非常重要。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年龄超过35岁、有异常子宫出血病史、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宫颈涂片、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曹晓燕 屈海洋)
赵娜,市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工作十余年,对妇科常见病及恶性肿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宫腔镜下诊疗及手术。多次获得“优秀个人”及“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深受患者好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