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春季高发!老年人需警惕心血管疾病

2025-03-11 10:11:3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核心提示:春季万物复苏,却暗藏健康风险。数据显示,每年3-5月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其他季节上升约20%,老年人尤为突出。为何春季成为心血管“高危期”?老年群体又该如何科学防范?

             春季高发!老年人需警惕心血管疾病

                      武雅楠  李清龙

  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优秀团队,该科室主治医师王亚男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心内科专业常见病种的诊断和治疗。今日,将为您详解。春季为何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老年人群体为何更容易中招,又该怎样防范呢?

  春季老年群体得格外注意

  春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寒冷刺激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易诱发心绞痛、脑血管病等急症。春季低气压天气增多,空气中氧分压降低,心脏需加速泵血以保证供氧。对于冠脉狭窄患者,此举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梗。湿度攀升,体表水分蒸发减少,血液浓缩导致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上升,血栓形成风险显著提高。春季到来,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换季”,比如运动方式、饮食规律的改变,价值过敏来袭,都容易给心脑血管造成负担。

    老年人容易中招,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60%以上,血压调节能力弱。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超50%,气温波动易致斑块脱落。另外,约75%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春季多重因素叠加易致病情失控。老年人对胸闷、气短等症状不敏感,易延误救治黄金时间。

  科学防护筑牢心血管防线

  “洋葱式”穿衣法,多层穿搭,适时增减。晨练时佩戴围巾护住颈部,避免冷风直击颈动脉窦。俗话说的好“春捂秋冻”,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做好春季的保暖措施,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有可能加重心脑血管负担。早春时节因季节交替、气温骤冷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特别是当气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就该绷紧“预防心脏病发作”这根弦了。还有很多人长时间身处空调下温暖的室内,乍一出门到低温的环境中,忽冷忽热,很容易引发心肌缺血。通过做好保暖工作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能够维持心脑血管系统健康,防止疾病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专家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穿上暖和的大衣,穿件马甲护好前胸后背,系围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

  动态监测,立春时节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建议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同时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每日监测4次血压(晨起、12:00、16:00、睡前),血压较前波动较大需及时就医。

  低盐低脂多样化饮食。立春时节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春季饮食应以清淡、温补为主,每天要有充足的水果和新鲜蔬菜,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原则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七至八分饱为最佳。食物宜选用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对胃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同时忌食粗纤维多、硬而不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甜、过酸、过冷、过热及辛辣食物。可食用一些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天然食品,如黑木耳、大蒜、蘑菇、牛奶、鱼类、大豆等。

  还要适量减重,“温和有氧”运动,炼时要注意保暖,不宜太早。锻炼强度也要适中,应该以柔缓的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注意补充水分。不可擅自停用降压药等慢病药物或调整剂量。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 病患者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住情绪,避免过分激动。少熬夜,睡好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心血管急症的发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致命性,尤其是春季气温波动频繁,血管收缩加剧、血液黏稠度升高,更易诱发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危重症。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心血管死亡病例因错过早期救治窗口期导致。因此,识别以下三类典型预警信号并迅速采取行动,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出现以下症状不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下颌):心脏缺血的“红色警报”。疼痛特征: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持续性压榨感、闷胀感或烧灼感,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下颌、颈部甚至上腹部放射。部分患者描述为“胸口压大石”或“被勒紧”的感觉。高危人群提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因神经病变表现为“无痛性心梗”,仅出现恶心、乏力等非典型症状,需格外警惕。    

  突发呼吸困难伴冷汗:心功能衰竭的“无声预警”。症状细节:突发性呼吸急促、窒息感,伴随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湿冷,严重时可出现口唇发绀(青紫)、意识模糊。潜在病因:可能是急性左心衰竭、肺栓塞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所致,需与哮喘发作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常伴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加重)。  

   一过性黑朦或言语障碍:脑血管事件的“闪电征兆”。典型表现:突发单眼或双眼短暂性视力丧失(黑朦)、视物模糊或复视;或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理解困难,甚至短暂性失语。    

  春季心血管健康管理重在“防微杜渐”。老年人需建立“温度-饮食-运动-用药”四维防护体系,家属应协助制作《健康日志》,记录每日血压、用药及症状变化。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科学预防可使春季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0%。健康无小事,细节定安危。  

   

  【温馨提示】

               低盐饮食有益健康

  坚持低盐饮食有益健康,关于低盐饮食王亚男为大家进行详解。

  每日盐摄入应该≤5g 。厨房控盐,使用限盐勺(5克盐≈一啤酒瓶盖),用香料(葱、姜、蒜、胡椒、柠檬汁、香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替代部分盐调味。同时要警惕隐形盐,例如加工食品(酱油、腐乳、腊肉)、零食(薯片、话梅)、外卖/餐馆菜品含盐量高。一包方便面≈5-8克盐,10ml酱油≈1.6克盐。总结下来就是:“54321控盐法”:即5克盐总量控制,4类高盐食品预警(腌制食品、调味酱料、速食汤包、加工肉制品),3餐均衡分配,2次隐形盐排查(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餐馆菜品盐分询问),1套替代方案(用其他香料调味品替代部分盐调味)。除了控盐外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 。以及推荐燕麦、芹菜等膳食纤维,帮助降低血胆固醇。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