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入冬以来,疫情形势如何?元旦春节临近,有哪些防护建议?

2025-01-15 09:34:02  来源:健康张家口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日前举行“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成效”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入冬以来,多种传染病交织令人担忧,请问当前疫情形势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阚飙介绍,根据既往监测的传染病流行规律,冬春季是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胃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

  近期,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病原体所致感染的疫情走势有所不同:到医院就诊的、症状类似流感的患者中,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检出阳性率较高。其中,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进入了季节性流行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上升;鼻病毒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感染人群是5—14岁儿童,其中我国北方省份的阳性率在下降,南方省份在今年秋冬季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我们注意到,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4岁组病例中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人偏肺病毒在14岁及以下病例中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北方省份上升趋势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其他一些呼吸道病原体,现在处于较低流行水平。预计今冬明春仍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和强度比去年要低一些。

  此外,冬季也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聚集性疫情。根据全国监测结果,我国自9月份以来疫情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正处于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预计未来两个月,疫情仍将继续保持较高流行水平。这里也提醒大家,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5年元旦春节临近,请问有哪些防护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阚飙表示:元旦、春节假期是大家期盼的欢乐团聚的日子,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聚会、聚餐等活动增加。而由于天气寒冷,大家多在室内活动,会增加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建议大家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健康出行。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前往环境相对密闭、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第二,积极接种疫苗。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第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出行中,需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勤洗手或用消毒纸巾擦手。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平时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第四,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不喝生水、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喝开水。处理加工食材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贝类等海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食用瓜果前要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第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和病死禽。由于接触活禽和病死禽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所以尽量不要接触活禽、病死禽,而是在正规场所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第六,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诊,注意科学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应注意采取隔离和相应的消毒措施。

  第七,注意假期境外旅行健康安全。对于假期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应提前关注要去的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出入境做好个人健康申报,回国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最后,我还想提醒,冬季室内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气发电机以及燃煤取暖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特别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来自:健康张家口) 胡程利 整理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