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疾病来到了高发期,这就需要我们格外提高警惕。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换句话说,天气越冷,心脏负荷越大。一旦气温变化大,甚至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梗或心绞痛。因此在冬季寒冷天气下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极其重要。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的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对于这个病,很多年轻人都不以为然,以为它是老年人的“专利病”。但其实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人群从二十几岁到八十岁不等。而且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
医学上把血管斑块、血栓比作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隐形杀手”,血管内如果有了斑块血栓,我们就一直处于不知道的危险之中。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心脑血管病变往往是突然的,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因此过了30岁,我们就应该像爱护容貌与肌肤一样,学会呵护、关爱血管。尤其是在这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人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一旦发现以下症状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出现头痛、头晕的不适;频繁出现胸闷气喘,伴随着胸痛;睡觉时不能仰卧,感到呼吸困难;头皮有发麻、发硬、发胀的不适感;手指麻木,双腿无力,并且无意识流口水;吃饱饭后,胸骨处稍有不适,不时冒冷汗;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会胸憋气喘、心跳加速。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最爱“纠缠”这些人: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根据研究表明:老年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达50%。人到中老年时期,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普遍下降,很容易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许多老人平时不注意保护血管,等到检查时才发现,血管壁“内皮”已经长期受损,随时都会导致血管硬化、堵塞等问题。
2、高压力者。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 如此一来,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情绪不稳定者。情绪的起伏变化大,会影响血压、心率等。经常情绪低落的人,血液的黏度、心率等会增加,这会成为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爱发脾气、性格急躁者,一激动便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研究发现,脾气暴躁的人与温和的人相比,患心脏病的几率高出19%。
4、肥胖者。一方面常吃油腻食物会使血液变稠,若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慢慢地就会出现小斑块阻塞血液流通,使血管通道变窄。另一方面,身体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极易发胖,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
5、嗜烟酗酒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很容易形成血栓;喝酒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令血管出现痉挛、堵塞,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吸烟喝酒的同时,还经常熬夜,血液的粘稠度比平时高出8倍以上。久而久之,血管会变得更加脆弱。
6、“三高”人群。患有“三高”,会间接性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有数据表明,高血压患者发作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高血糖容易使大血管发生病变,发生中风几率比正常人高2—3倍。
寒冷季节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讲科学。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多放松。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戒烟酒。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所以希望大家戒烟限酒。(胡程利 付鸿波)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