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给两块猪肉贴上了暖宝宝,一个直接贴在肉皮上,另一个则隔着一层毛巾。一个小时后,直接贴暖宝宝的猪肉表面温度达到了50℃,而另一块只有39℃。随后,消防员还分别测试了热水袋、暖手宝等取暖产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测试物品的表面温度都超过或接近50℃。而50℃对于皮肤来说,如果不套上布袋直接使用,时间长了就会有低温烫伤的风险。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商美成:暖宝宝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使用,否则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尽量不要使用暖宝宝,暖手宝不要放在被窝里使用。
同时,消防员提示:在购买取暖产品时,一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二是夜间不能长时间通电使用加热取暖产品,避免引起低温烫伤,甚至是火情。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商美成: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期。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防火意识,正确的使用用电设备,做到人走断电,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热敷包过夜使用 引发明火
正如消防人员提醒的这样,冬季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不仅能导致低温烫伤,还可能引发火灾。前几天,安徽阜阳市就发生了一起热敷包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的事故。
11月24日,家住阜阳市颍上县的金女士在睡觉时,将海盐热敷包放在了身上取暖。没想到凌晨四点,热敷包突然起火了。
幸亏金女士处理及时,自行扑灭了明火,但床上用品的烧焦痕迹明显,上面两层被子和下面一层被褥都被烧穿,甚至连床垫都烧出了一个黑洞,热敷包里的海盐也漏了出来。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商美成:冬季是使用电热毯等加热产品的高发季节,长时间不关电源,加热产品持续升温会发生低温烫伤,严重的时候会引发火灾,夜间不能长时间通电使用。
取暖神器不可“兼职” 电器配套也需规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居民还开发出了通电取暖器的所谓“新功能”,比如用电热毯烘袜子、用“小太阳”烤衣服等。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危险。
在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实验人员用一款功率是1000瓦,俗称小太阳的取暖器进行了试验。他们将两件材质一样的衣服,分别放在了取暖器前方20厘米和50厘米的位置,并通过热成像仪对两件衣服的升温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当取暖器开启工作后,距离近的衣服约3分钟的时间,温度就升到了90摄氏度,而另一件衣服温度基本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
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主管 章彬彬:距离20厘米取暖,人可能会灼伤。如果距离更近一点,时间更长一点,衣物就有可能燃烧,造成火灾事故。
随后,实验人员又模拟了用取暖器烘干衣物的行为。首先将一双袜子放在取暖器面罩上,十几秒的时间,袜子就开始冒起了白烟,随后伴随着焦煳味出现了卷曲;1分钟左右,袜子就被烧穿了。实验人员又将一块毛巾盖在取暖器上,由于覆盖面积更大,白烟更加明显,3分钟后,热成像仪显示毛巾温度突破了400摄氏度,很快出现了火星。当实验人员佩戴防火手套将它取下时,整条毛巾瞬间燃烧起来。
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主管 章彬彬:大家的误区是使用电取暖器的时候,短时间的离开不会有任何风险。从实验可以看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引起火灾事故。如果水滴进取暖器里的导电部位,就会引起电气线路的故障,故障之后也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有的网友利用取暖器的高温对食品进行烘烤,这种行为更加危险。实验人员利用工业油脂,进行了模拟实验,当油脂滴到加热元件上时,立刻燃起了明火。
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主管 章彬彬:无论是矿物质油、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它都含有烃类,烃类如果遇到了电暖气的加热元件,到达它的闪点就会发生闪燃,造成燃烧引起火灾事故。
此外,实验人员提醒大家,取暖设备除了应正确使用,也要注意电插排等配套电器的使用规范。
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主管 章彬彬:第一,大量的大功率电器都共用一个插排的情况下,超过了插排的额定功率,就会造成异常的发热升温。第二,家中插排线比较长,有的人喜欢把它缠绕在一起使用,这样就会影响它发热之后的散热。第三,如果家中使用了超龄老化或者是伪劣的插排,也会容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