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孩子出现发热、喉咙长“泡泡”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引发家长关注。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强,虽然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中小学生甚至成人也可能感染。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症状相似,家长们要注意甄别,做好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这个季节孩子们容易患上的传染病,且都出疱疹,所以很多家长发现孩子长了疱疹,就按照经验给孩子按手足口病护理。”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出疹分布部位不同,要注意区分,对症进行护理。疱疹性咽峡炎皮损的部位主要在咽部,相对口腔靠深部的位置。手足口病主要的皮疹可以出现在手足、口腔,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在肛周也会出现皮疹,相对来说会更广泛。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因此日常做好手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家长和小朋友外出回到家,或饭前便后,要养成先洗手的好习惯,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在饮食上,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不熟的食物。居室要保持通风,孩子的玩具、衣物等多拿到户外在太阳光下暴晒,定期清洗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等。在流行病高发季,尽量减少去人多空间密集的公共场所逗留,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护,如戴好口罩,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每天坚持适当运动,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有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不适,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先进行诊治,切勿自己乱用药物。
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护理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状态,做好正确退热、口腔护理、预防脱水等工作。高热时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物,低热可用物理降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小龄宝宝,多喝母乳或配方奶;大一些的孩子,多喝水、吃奶、汤粥、果汁等来补液。
(记者 胡程利 通讯员 李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