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中国抗癌协会发起2022国际肺癌关注月系列科普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肺癌防治 筛查先行”。肺癌有哪些常见症状?如何有效筛查和科学防治?高危人群如何做好预防?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三科副主任医师郝建东为大家答疑解惑。
市第一医院呼吸三科肺癌科普副主任医师郝建东
郝建东正在查房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病死率是非常高的。它的发生与吸烟、职业因素、环境污染、电离幅射、遗传等有关。发生肺癌后会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喘鸣、胸闷、体重下降、发烧等症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早期的肺癌是可以得到根治的,但早期肺癌又很少发现,如何早期发现肺癌呢?郝建东介绍,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治疗是可以达到根治的,尤其是I期病人。目前采取的是对高危病人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方法以发现早期肺癌病人。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结果显示,对比X线,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具有高危因素的肺癌,相关病死率降低20%。
他介绍,高危人群指年龄50-74,吸烟大于等于30包/年,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足15年;年龄大于等于50岁,吸烟20包/年,附加一项危险因素: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等。
对于可能肺癌,如何进一步诊断?郝建东表示,肺癌诊断方面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定性,确定是否是肺癌,就是病理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目前我们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有鳞癌和腺癌。比较常用的检查有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如果肿物生长在较大气道内,也就是中央型肺癌,多采用气管镜的检查手段获取病理,如果肿物在外周,周围型肺癌,多采用肺穿刺活检的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获取病理手段有超声支气管镜,主要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粘膜下病灶,表面粘膜正常但疑有管壁或管外浸润性病,纵膈内病变:主要是淋巴结肿大性质鉴别,纵膈、气管、支气管病变需要穿刺定位者。胸腔镜,因为胸水细胞学阳性率较低,胸腔镜可大大提高活检阳性率,判断胸膜是否受累。另外还有从肺外获取病理组织,比如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骨转移灶的活检等。
二是肺癌分期,我们要了解肺部肿块的大小,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还有就是远处转移的情况,根据这些结果确定临床分期。目前我们采用两种模式达到这个目的。一种是胸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头颅增强核磁+浅表淋巴结彩超+全身骨扫描。另外,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全身PET-CT+头颅增强核磁。同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判断,如体质情况,是否有合并其他基础病等。
对肺癌做出诊断后,肺癌的治疗手段有那些?郝建东表示,肺癌的治疗目前强调多学科诊治和综合治疗。对于II IA期之前的早期肺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IA和IB期一般不需要术后辅助化疗,I期之后需要术后辅助化疗,对有基因突变的可以辅助靶向治疗。对于不能直接手术的IIA期术前新辅助化疗,IIB期及IIC联合放化疗为主,放疗结束后度伐利优单抗维持免疫治疗是标准。对于IV期,也就是晚期肺癌,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对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腺癌,首先做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驱动基因,如果有驱动基因则行相应的靶向治疗等。
有患者咨询,通过这些治疗后,病人还能生存多久,肺癌患者预后及生存期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郝建东表示,之前肺癌的治疗确实不尽如人意,只有早期能根治的手术患者可以达到较高的生存期,中晚期的患者生存期通过化疗为主的治疗生存期一般一年左右,总体五年生存率很低。现在,随着靶向、免疫、抗血管等新的治疗手段加入,综合治疗模式及多学科的合作,5年生存率较前大幅提高,甚至IV期晚期肺癌患者都有部分达到5年以上的长生存。肺癌虽还不能完全根治,但治疗效果已大幅提高,而且还会继续提高,对于不幸患有肺癌的患者不要气馁,更不要轻言放弃。
如何预防肺癌呢?郝建东表示,第一步就是戒烟,远离二手烟。因为烟当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包括多环芳烃、氨化芳香族化合物、亚硝胺等,是导致肺癌的罪魁祸首。
室内注意通风,装修选择环保材料,厨房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抽油烟机,防止油烟污染严重。
尽量不在雾霾天外出,如果无法避免记得戴上防霾口罩,保护好口鼻。
肺癌高危人群应尽量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病灶。
郝建东提醒,肺癌虽然可怕,但是可以预防,所以平时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多观察自身健康,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 曹晓燕 屈海洋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岀诊地点:市第一医院西院区(西坝岗)门诊6楼18诊室
咨询电话:18230035392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