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全国多数地区芍药花期悄然落幕,海拔1500米坝上高原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50亩芍药花海含苞怒放。作为我市首个高寒地区规模化芍药种植基地,依托年均温仅2.1℃的独特冷凉气候,实现40天错季花期,吸引京津冀游客日均破千,并以“花卉观光+鲜切花销售+药材加工”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走进大石砬芍药种植基地,红粉白紫各色芍药竞相绽放,绵延成片的花海宛如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田垄间,游客们穿梭其中,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花农们则手法娴熟地将盛开的鲜切花打包,准备运往全国各地。“从北京自驾过来只要3小时,完全没想到在坝上高原能看到这么壮观的花海!”游客张女士举着相机兴奋地说,“这里比北京凉快10度,简直是夏日避暑赏花的完美组合。”
2023年,德炎农业公司启动了该芍药种植基地项目。“我们瞄准了错季市场的黄金窗口期。”公司负责人王忠涛介绍,沽源独特的高寒气候让芍药花期比山东、河南等地晚40天,低温环境和110天无霜期,为芍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技术团队培育的两年生芍药苗品质甚至超越南方三年苗,实验证明20余个芍药品种在这里都能茁壮成长。
今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基地的芍药进入最佳观赏期,每日吸引游客超千人,鲜切花供不应求,且观赏芍药因花色丰富、花期长,市场价格逐年攀升,预计三年后亩均收益可达5万元。目前,该基地已累计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同时,药用芍药根茎加工产业同步推进,构建起“花卉观光+采摘销售+药材加工”全产业链模式,形成“一花多收”的立体经济。
如今,这片花海已成为京津冀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并入选沽源特色农业示范项目。随着景区栈道、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芍药经济”正与当地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沽源县将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力求将芍药种植扩展至千亩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晨阳 王晓曦)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