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张霓霓 寻石建园传播“石文化”

2022-03-29 10:37:4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霓霓为游客讲解石雕文化

  3月26日,春光明媚,一群小学生来到张家口姚家房镇东房子村的雕石园进行参观,这里的主人张霓霓满心欢喜, 热情接待。孩子们被园子里琳琅满目的石雕所吸引,仔细观察着、询问着。

  “这就是古代的拴马桩,把它立在这个圆形石槽中央, 是为了马儿拴在这儿的时候, 可以方便吃到石槽里的草料……” 张霓霓耐心讲着,孩子们认真听着。

  纵观这个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园子,里面陈列着一排排的石器具,石缸、石碾、石槽、洗衣盆、 拴马桩、 上马凳、石狮子……这些从远古而来,穿越时光的石器具静静地立在那里,供人们观赏、触摸、感受,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象征。

  每一个来到雕石园的人们不免好奇,这数百件的石器具从哪儿来?

  “一件一件的寻找、搜集,运回来的。”张霓霓回答着, “寻了二十几年, 也历经千辛万苦。”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一开始为了收藏的爱好,慢慢觉得散落在民间的石雕被淹没在荒草中、 废墟里太可惜, 应该把它们搜寻出来, 让更多的后人看到, 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张霓霓介绍着。

  说到这些石雕, 每一件都有故事。 矗立在道路两侧的好几十根拴马桩, 是张霓霓沿着张库大道一路北上寻找到的,她说,特别是张北境内最多, 自古张北县就是马匹交易之地, 故而需要很多拴马桩。 这些拴马桩高约2米,宽约30厘米,顶部桩头雕刻各具形态, 有菱形块状, 有铜钱样式等,都是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

  被张霓霓称为 “镇店之宝” 的石梁,直径55厘米, 通长725厘米, 重约7吨,这一石柱, 外表光滑、 笔直, 保存完好,实为罕见。 她说: “搬运这根石梁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不仅是石梁, 在园中, 超大的石槽就有好几十个,还有大大小小的石碾、石盆、石缸,石门墩、石井口,她一一搬运回来,所花费的成本已无从算起, 这些看似粗糙的石器具在张霓霓眼里个个都是 “宝”。

  “哪怕是一个小石臼,也反映了我们的农耕文化, 展现了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石臼到石碾的转变, 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它们是最好的历史物证, 是有故事和灵魂的 ‘石头’”张霓霓说。

  促使张霓霓做这些事情的重要人物是她的父亲张万山, 她说: “父亲经常告诉我, 把历史上的好东西保护好、 利用好,劳在当今, 功在千秋。 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督促着我去做这些事情。”

  张霓霓介绍, 父亲从医四十多年, 年轻时就对各种老物件情有独钟, 上世纪九十年代, 退休后的他, 有了更多的时间到农村去寻找并开始收藏。 受父亲的影响和潜移默化, 她对散落在民间的石雕很是喜欢, 之后便走上了寻找和运输石雕的收藏之路。

  随着藏品的增多,2013年, 张霓霓和父亲张万山决定 “建园迎客”。 他们认为,这些 “宝贝” 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他们建了 “张家口东方博物馆”, 露天 “雕石园” 以展览石雕为主, 博物馆综合展厅里是各种各样的老物件。 每有游客前来, 不仅免费参观,张霓霓还耐心做着讲解。

  “现在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看到孩子们对这些个老物件颇有兴趣, 我很欣慰,感觉之前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张霓霓笑着说。

  “老师,这些圆孔是做什么的?”

  “这些石雕是古代的洗衣盆,因为它太重, 一个人搬不动, 所以古代人们发挥聪明才智, 给这些盆子侧面凿一个下水孔,为了洗完衣服时方便放水。”

  采访结束, 可爱的孩子们还在不停提问, 而张霓霓依旧不厌其烦回答着、 讲解着……(记者 张凤燕

编辑:荆丽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