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崇礼 > 崇礼新闻

续写“冰雪奇缘” ——走进崇礼研学旅游基地

2025-09-26 09:36:2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9月25日,在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展厅内,一群小学生围在VR滑雪机前,满怀好奇、跃跃欲试。他们一边体验,一边兴奋地分享着“滑雪”的乐趣与感受。“研学张家口  一起向未来”媒体采访团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定格下孩子们灿烂真挚的笑脸,记录下这场融合科技与冰雪文化的生动课堂。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要举办地之一,我市以“冬奥遗产再利用”为核心命题,将竞技场馆转型为融合文化、教育、体育与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旅游新高地。崇礼区已系统打造了50条特色研学线路,涵盖了36个核心研学点位,形成了以“冬奥+”和“冰雪+”为主题的研学体系。此次采访团深入到崇礼区研学旅游基地,实地感受这场跨越冬季与夏季、竞技与传承、过去与未来的创新实践。                         “这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金牌,太漂亮了!”在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研学旅游基地,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贴近展柜,目光紧紧追随着柜内陈列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奖牌,眼中闪烁着惊叹的光芒。

  北京冬奥会的圣火虽已熄灭,但其留下的精神遗产和场馆资源,仍在悄然点燃无数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如何让这些“冬奥遗产”从静态展览走向动态体验?崇礼的答案是: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让记忆“活”起来。 

  华侨冰雪博物馆研学旅游基地,突出冰雪运动主题,设置世界雪上运动展、中国冰雪运动展、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展、2022北京冬奥展4个基本陈列厅,布展面积6861平方米,拥有国内外藏品8000余件。为增强科普性和互动性,展厅内特增设了多媒体演示、造雪机沙盘演示等互动体验内容,新布置冰雪体验区、户外体验区、油画屏长廊、研学教室等板块,增设VR体感滑雪机、高新区大型模拟训练机等设施,形成了“可学、可游、可玩、可做”的冰雪文化综合体。

  “沉浸不只是好玩,更在于情感的共鸣。”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奥运精神宣讲、手工创作、情景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拼搏与荣耀,真正把热爱的种子种进心里。”

  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故事,每一次互动都在激发兴趣。冬奥记忆不再遥远,而是在孩子们的眼中,闪闪发光。                    前脚在太子城冬奥展馆了解到冬奥场馆和比赛项目,后脚就来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实地探访,研学变成学生们行走的课堂。

  “老师,我在‘雪如意’旁边找到了风向标,原来跳台设计要考虑空气动力学!”   

  “我们小组用3D模型还原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布局!” 

  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叹,并非来自传统课堂,而是学生们在冬奥场馆开展研学实践中的真实探索。在这里,物理、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被巧妙融入任务式学习中,转化为激发好奇心的探究线索,让知识有了温度,也让学习变得有“知”更有“味”。

  “我们联合北京华赞教育集团等专业机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群体需求,开发了覆盖幼儿、小学、中学及亲子家庭、银发人群的7套系统化研学课程。”崇礼区研学旅游协会会长刘力槐介绍,“课程内容涵盖科学实验、生态环保、冰雪艺术、职业体验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全龄化、立体化的研学课程体系。”

  据介绍,今年崇礼以冬奥场馆和周边资源为基础,以丰富的研学活动课程为抓手,全年研学旅游人数预计突破80万人次。

  崇礼还打造了“省市名家结对指导+点单式服务+梯次化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目前,全区已汇聚文艺、教育、体育等领域专业人才约500人,为高质量研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我们今年又推出了既‘冬奥’、‘冰雪’后的第三大崇礼研学特色,即‘艺术崇礼、四季写生’的研学主题,吸引全国的中小学校、高校、社会各界的艺术家、画家等来崇礼写生。”刘力槐说。崇礼曾经依赖“一季红火”的滑雪旅游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研学+文旅+教育”深度融合的四季运营新格局。

  “冬奥场馆从‘竞技空间’向“育人空间”实施了功能转化,真正实现‘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作为一名媒体记者,我每年都会来崇礼,每次来都感受到这里的研学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崇礼正用‘研学’这支生动画笔,为后冬奥时代绘就一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崭新图景。”河北工人报记者韩廷钰说。(张凤燕 杨越 周大伟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