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拼的姿态攻坚
干的作风、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2024年,崇礼区迎难而上,将“干”字挺到胸前,贯穿于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征途之中。放大冬奥效应,对标学习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等冬奥城市管理利用冬奥场馆及设施方面先进做法和经验,构建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的产业化体系,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发展“热动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项目为王”,实施区级重点项目共192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1417户,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增强。秉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19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份“热雪”答卷映衬的是奋楫争先的实践,展现出全区上下砥砺奋进的坚定信心和“干”字为先的强大气场。
干字当头
书写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热雪”答卷
时光如约发来问候:朋友你好,欢迎来到2025!
无论此刻经纬坐标几何,时分读数几许,回眸过去的365天,确实交集着百感:2024,干的作风、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始终贯穿崇礼实现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之中!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13万崇礼儿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崇礼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份“热雪”的答卷在时光的流转中恢弘生成。
(一)
过去一年,崇礼坚持体文旅产业化发展,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发展“热动力”,交上了一份守正笃实的冰雪答卷!
崇礼的冬奥影响力持续扩大。他们充分发挥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不断激发冬奥场馆设施、文化和人才等珍贵资源潜能,努力构建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的产业化体系。持续对标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等冬奥城市,学习管理利用冬奥场馆及设施方面先进做法和经验,成功举办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速降赛、民族气排球联赛、电竞D OT A2联赛、崇礼马拉松、交响团音乐会、《天鹅湖》芭蕾舞巡演等赛事活动700多项,开展会议会展论坛123场、研学活动298批次,共接待游客8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0%。
崇礼的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他们广泛征求国内外游客意见,持续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和交通保障能力,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用暖心服务擦亮崇礼“金字招牌”,新引进罗森、麦当劳等知名餐饮品牌38家,开通了北京机场直达崇礼各雪场的“雪季专线巴士”,新增东西雪场大环线和太子城核心区雪场环线2条公交线路,完成2座高铁站客运枢纽招商,实现在百度地图A P P和微信“掌上公交”小程序上实时发布公交运营信息,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行为,游客旅游的体验感、安全感和舒适度不断提升。
崇礼的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他们组织开展元宵节民俗展演、“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心连心·手牵手万众一心跟党走”巡演、“新时代、新崇礼”夏日诗会等2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覆盖群众3万余人;积极推动全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小说《护林侯》、舞蹈《小花旦》、画作《崇礼邀约》等一批原创文艺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深入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优化基础服务,拓展教育和信息功能,满足读者需求,浏览借阅已达4.7万余人次。
(二)
过去一年,崇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大幅提升,交上了一份交相辉映的融合答卷!
在这份答卷中,我们看到,在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办公,现场指挥,坚决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征迁标准不变,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成为全省同期批复的水利枢纽工程中,首个完成征迁补偿协议签订的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
我们看到,3个千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区、4个千亩以上露地蔬菜优势品种种植区已然形成;“崇礼彩椒”“崇礼蚕豆”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持续推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模式逐步成熟。
我们看到,19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2045人,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1611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提标42.37元。崇礼城区防洪排水工程完成,城市内涝问题有效解决;聘请省水勘院专家对主城区及周边流域进行勘测分析,充实后备水源,远期供水需求得到解决;督促各供热企业对供热管网、锅炉及附属设施、换热站等供热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检修维护,加强能源储备,完善应急预案,用心守护群众最暖“过冬温度”;“双争有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实现了城区4万居民全覆盖,全民创城、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三)
过去一年,崇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交上了一份向新而行的发展答卷!
项目为王、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一个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犹如强大引擎,引领着崇礼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他们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履约率、开工率和投资到位率,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效。2024年实施区级重点项目共192项,目前已完成投资22.67亿元。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11项,完成投资10.9亿元,完成投资率111%;省重点项目1项,完成投资3.7亿元,投资完成率184%。
他们招商引资的身影遍布廊洽会、2024河北张家口冰雪产业博览会、2024中国县域博览会暨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大会等18项重大活动中,聚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体文旅、高端康养、新型城镇化五大产业方向推介崇礼。成功对接中信建设、万科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93家重要企业,接洽客商近300余家,成功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115.5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政策帮扶,落实减税降费1.88亿元,帮助企业争取金融支持29.2亿元,化解中小企业欠款6.7亿元。通过了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县级试点验收,严格落实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互联网+”登记服务,提升“12345”热线接办效率,新增市场主体1417户。
(四)
过去一年,崇礼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底色,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优势更加鲜明,交上了一份山清水秀的生态答卷!
崇礼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崇礼上下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作为崇礼最大的优势,坚决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一年来,他们深化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P M2.5平均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在全省167个县区排名前列。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创新出台“林长+”协作机制,高标准完成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栽植榆叶梅、丁香、柠条、白桦等彩化、香化树种92.5万株,森林景观品质进一步提升,林(草)长制考核位列全省组团区前列。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常峪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规划。深化与张家口塞林生态建设、柏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利用碳汇资源,推动实现崇礼“生态+经济”高速发展。
(五)
过去一年,崇礼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崇礼人感恩奋进的精气神,交上了一份“干字当先”的奋斗答卷!
从“3300度近视的视力残疾人”到“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增收”,残疾人陈素琴自强不息的历程令人感奋;从“雪场保安”到“国家级裁判”,逆袭者谢霆的坚持不懈书写了传奇;誓让崇礼成林见景的植绿人杨建忠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的故事仍难以忘却……
无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蓝图,还是家家户户每一个人的“小目标”,“干”是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密码。而“干”字,对于2024年的崇礼来说,更显意义特殊。
一年来,崇礼上下固守圆心,万众一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崇礼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遵循”,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崇礼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一年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崇礼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将“干”字挺到胸前,凝聚“主动干”的合力,提振“埋头干”的精神,营造“加油干”的氛围,一步步把既定目标变为了美好现实。
(六)
而今,我们已经告别极不平凡的2024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5年。
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奋勇争先的崇礼儿女们将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升腾“干”的强大气场,奋力干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真业绩,书写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崇礼的新答卷!(张家口日报记者 韩文涛 通讯员 侯鸿儒 周大伟)
2025,崇礼要这样干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加紧谋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争列省市重点项目,最大限度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动态调整资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鼓励企业开展各类促销展销活动,满足消费者多场景、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聚焦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可再生能源、绿色农牧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兴县强县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加快体文旅深度融合,争当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排头兵。
发展全域全季旅游。认真对标学习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等国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努力丰富业态,提升承载力和保障力。加快冬奥场馆和设施赛后利用,积极申办承办国际雪联积分赛、世界杯等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赛事,实现从“一季火”到“四季热”。大力发展夜经济,配套咖啡屋、奶茶店、影剧院、K T V、理疗室等商业设施,引入舞台剧、音乐会等体验项目,做到白天到夜间吃喝玩游、购物休闲“一条龙”服务,实现从“过境游”到“过夜游”。依托冬奥场馆、雪场、酒店等资源,丰富攀岩滑索、山地骑行、会展研学、康养度假等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长,实现从“旅游”到“旅居”。持续优化提升交通环境,抓好交通服务管理,全力保障游客便捷出行。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行为,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感和舒适度。通过“官媒+网媒+流量达人+雪国列车+梧桐大道式的爆款产品”,不间断开展宣传推介,持续扩大“雪国崇礼、户外天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各大雪场持续推出优惠滑雪产品,举办系列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区属国有企业不断做优做强。全力支持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雪场等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制定出台针对性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科技改革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增强各大雪场、风电等企业创新积极性,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制度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崇创新创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严格落实市场主体“大走访”、“四上”企业包联和常态化见面机制,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走出低谷、做大做强。落实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厚植后奥运经济发展绿色底色。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作为崇礼最大的优势,深入推进“首都两区”建设,让崇礼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将P M2.5浓度控制在15微克/立方米以内,确保空气质量全省领先,断面水质持续提升。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执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完成补植补造任务,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序推进抚育提升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态廊道景观品质。落实支持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常峪口抽水蓄能电站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扩大和利用好“中国天然氧吧”影响,开展森林碳汇交易,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种模式。
(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让后奥运经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严防规模性返贫致贫发生。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工程库底清理、移民后扶等工作,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序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和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崇礼彩椒”、“崇礼蚕豆”、中药材等特色品牌,让崇礼更多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冬奥城市。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岗拓岗,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完成中医院迁建,落实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千方百计兜住“三保”底线,确保不发生涉及群众的系统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排查整治雪场索道、燃气消防等安全风险,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崇礼。
数说2024
26.7亿
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7亿元
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8%4.7%和7.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和7.2%
95.5亿元
共接待游客8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0%。
192项
实施区级重点项目共192项,目前已完成投资22.67亿元。
1.57亿
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整合衔接资金1.57亿元,实施项目215项。
1417户
大力推进“互联网+”登记服务,新增市场主体1417户
44项
明确改革任务44项,建立清单168条,推动党中央改革部署落地落实。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