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崇礼,是千里雪飘、体验动感、放飞自我的激情世界。
夏季的崇礼,是千山叠翠、百鸟争鸣、姹紫嫣红的清凉世界。
时下,崇礼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凉爽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成为许多京津冀蒙游客游玩消暑的最佳选择,也使这里独具魅力的夏季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升温。与此同时,崇礼县积极挖掘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加强项目推进、开展夏季户外旅游活动、推介宣传等措施,加快夏季旅游发展,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徒步观光、林地探险……一大批户外旅游项目开展,让“高山顶上的风景”成为崇礼夏季旅游的又一特色品牌。
清凉世界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崇礼的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环境也不错,我们每年夏天都来崇礼避暑,还经常拍视频给朋友们,希望他们也能来崇礼。”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坦言说,夏日的崇礼,处处都是风景。蓝天白云,青山碧野,绿得清新,绿得醉人, 她和女儿在崇礼买了两套房,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到崇礼避暑消夏。
“来到崇礼一路都是风景。”这正道出了许多游客在崇礼游玩的心声。走进崇礼夏季风景区,满眼都是绿色,这里是树的世界、花的海洋,山林叠翠,空气清新,个别景区负氧离子高达10000个每立方厘米,给来自大城市的游客带来涤荡心肺的享受,被誉为“天然氧吧”。崇礼之所以凉爽,除山区海拔较高等天然因素,更重要的是崇礼县森林植被好,属小气候地区。近年来,崇礼县以每年至少10万亩的速度强势推进植树造林,先后实施了清水河上游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20多项,森林覆盖率达45.6%。
集优美的生态环境、秀丽的湖光山色、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冰雪资源于一身,崇礼是拥有健康元素最多的地方,“避暑天堂”、“高原林海、清凉世界”的美誉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接受。上半年,崇礼县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5亿元。
[!--empirenews.page--]
户外旅游
———夏季旅游的主旋律
漫步高山草甸、聆听松海林涛。户外旅游———正成为崇礼夏季旅游的主旋律。
目前,崇礼县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徒步观光、林地探险、帐篷露营等项目已经全面开展,溜索、速降、马道观光、天文观测、儿童夏令营等新项目正在加紧开发。每年夏季,崇礼县各大景区会利用自身优势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你可以欣赏一场高标准的体育竞技比赛,观看由山地自行车、徒步观光、泥巴大赛等组成的户外节,聆听国外著名流行和民族乐团演奏的音乐会,参加激情澎湃的篝火晚会。也可以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充满梦幻色彩的美景,每年大批摄影爱好者都会云集崇礼,从2012年起,每年崇礼摄影协会都会组织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的摄影协会,邀请国内外摄影家,到崇礼进行“金秋摄影创作采风暨摄影交流”活动,今秋崇礼计划联系国家摄影家协会,举行全国摄影大赛。
2013中国山地自行车速降联赛第四站比赛在崇礼举办,今年崇礼还将继续承办该赛并承办环北京职业公路崇礼赛段自行车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管理中心组织的手球队正在崇礼高原训练基地体育馆进行训练,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多家户外俱乐部参加的骑行比赛刚刚结束,即将于近期上演的山地自行车比赛和徒步走比赛则给予爱好者和游客更多期待。据悉,崇礼已开通了30条夏季户外旅游运动线路,徒步观光、林地探险、帐篷露营爱好者可以在崇礼全境“自由穿行”,让游客充分体验崇礼夏日的精彩和惬意。
[!--empirenews.page--]
基础建设
———日趋完善魅力彰显
为打造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崇礼县越来越重视宜居城市建设。去年全年城建完成投资18亿元,实施了市政基础、景观改造等重点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圆满完成。
按照“绿色、科技、人文、统筹”四种理念,大力实施了滨河公园、南山公园、北山公园、清水河源湿地公园、迎宾园、北国风光园和秀水湾公园建设,其中,清水河源湿地公园在今年年初正式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7%,绿地率达到3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77平方米,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
崇礼交通十分便捷。崇礼距北京仅220公里,京藏高速公路、张承高速公路与崇礼县直接连通,2小时可全程高速公路直达。京张城际铁路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张家口宁远机场已经通航,张家口距崇礼仅40公里,各地游客到崇礼同样十分便捷。崇礼县去往各个旅游景区也很便捷。目前从县城通往旅游景点线路共有5条,全部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今年崇礼还计划打造四条自驾游线路。
现在崇礼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化管理二期项目将进一步将公园、景区纳入数字化管理;城市二维码创建工作正在进行,城市管理逐步向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迈进。16小时保洁、24小时无缝隙管理,使得城市环境整洁、美观。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崇礼日益彰显独特的魅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