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张北县

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张北司炉工”温暖首都也温暖我的家

2024-11-27 09:14:1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立冬之前,收完最后一茬蔬菜,告别家中老人,张北县张北镇陈羊沟村的李玉峰、郭利荣夫妇踏上进京之路。

  11月2日,他们登上张北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专车,与70多名乡亲一同前往目的地——北京市西城区。接下来的4个多月,包括春节,他们都将在北京度过,直到明年3月15日供暖结束。

  此时,北京市多个居民小区的供热锅炉房正等待他们的到来。

  抵达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大拐棒胡同锅炉房后,李玉峰夫妇迅速转换角色,从蔬菜种植“老把式”变为专业司炉工。

  调节锅炉温度、检查出水压力表和温度表、记录设备运行情况,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一丝不苟。

130d34f88e845aa360d584edf570efd2.jpg

  11月21日,“张北司炉工”李玉峰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拐棒胡同小区锅炉房内查看供暖设备运行情况。 受访者供图

  “别看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查查数据、看看锅炉,不怎么费体力,但锅炉是特种设备,需要时时刻刻经着心,保持警惕。我们都是持证上岗,很专业。”李玉峰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工业锅炉司炉G1证。

  让北京城暖起来,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责任心。锅炉调节、数据监控,需要24小时专人值守,保证运行安全。但供暖又有季节性,等冬季一过,相应的岗位又会进入“休眠”状态。

  谁能揽下这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工作?离京200多公里的张北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市场机遇。

  天寒地冻时进京务工,春暖花开时务农耕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张北县便与北京市西城区建立合作关系,为村民提供错季打工的机会。他们逐渐担当起北京冬季供暖司炉工的角色。

  张北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庞成家与北京市供热单位打交道20多年。最初,为了给进京务工的村民做好服务,庞成家每个月里有半个多月时间都待在北京。

  每天,他骑着自行车一条街一条街地转,看村民们工作的情况。北京市西城区每年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张北县司炉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形成“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

  随着张北县进京的司炉工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村民们不再需要到北京考取司炉证,在张家口本地接受培训并考取的司炉证同样得到了北京用工单位的认可。“张北司炉工”还成了国家级“带动就业类”劳务品牌。

  2013年,李玉峰和郭利荣考取了工业锅炉司炉G1证,但当时家里还有正在上高中的小儿子,脱不开身。2015年,小儿子考上外地大学,他们当即决定进京上岗。

  从种蔬菜到操作锅炉,最开始他们担心“干不了”。没想到,因为认真负责,夫妇俩在大拐棒胡同一号院干到了第10个供暖季。

  每年,北京的供热单位都会向张北县发送岗位需求。每一次,李玉峰夫妇都会和自己的老岗位“牵手成功”。

  “张北司炉工”里,像李玉峰和郭利荣这样的夫妻档不在少数。

  “单我们村能数得上来的,就有10多对夫妻一块儿到北京。”李玉峰告诉记者,在北京的4个多月里,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轮班上岗,工作起来配合默契,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从最初的燃煤司炉工发展到现在的燃油、燃气司炉工,从卖苦力变为掌握劳动技能、考取司炉证的技能人才,如今“张北司炉工”从业队伍已经发展到全县12个乡镇,在北京的就业地点也超出了西城区的范围。

  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副局长赵红松介绍,“张北司炉工”劳务品牌的培树与发展,强化了京津冀劳务协作。全县已累计培训司炉工3000余人,先后与北京、天津、河北等40余家供热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一批40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学到了技术,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和李玉峰夫妇一样,他们春夏秋季在家乡种田,或者在家门口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冬季到北京当司炉工,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司炉工这份工作温暖了首都,也温暖了我的家。”明年3月15日停暖后,李玉峰和郭利荣将一刻不停地赶回张北,开始新一年的大棚育苗、蔬菜种植,为家人、为生活继续努力。(记者宋平)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