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飞是一位阿里乡村特派员,也是阿里第一位女性特派员。2020年4月,她背着行囊一猛子扎进了刚刚脱贫的张北县,从大家眼中的都市白领,变成了老乡们眼中的“刘二花”。今年是她入职阿里的第17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县里来了个“刘二花”
阿里乡村特派员计划始于2019年,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带着技术、资源、理念前往全国欠发达县域,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发展。
当时看到第一批乡村特派员出征的消息,刘云飞羡慕不已,对新岗位充满好奇和热情,马上报了名,入选了第二批乡村特派员,也是第一位女性特派员。也因为有了她的顺利落地,项目后来又有了四五位女性特派员。
刘云飞至今还记得抵达张北时的情景:2020年4月初的一天,开了一整天的车,已经挺累的了,但一路上经历了“四季”,石家庄春暖花开飘着柳絮,而张北北风呼啸飘着雪花。她冲进超市,买了件棉服,裹住自己,才算缓过劲。
“既然来了新岗位,就踏踏实实好好工作,开启新的一扇窗。”她给自己打了个气。
在一次下乡的时候,刘云飞深感农民的不易。正值4月份商家收购藜麦,农户们赶着驴车、牛车、三轮车拉来藜麦,头上包着围巾,一脸高原红,手指因为耕作而粗糙黝黑。“大家对每一块钱都非常珍惜,如果多给两块,老乡会高兴得不行。”
回来后,刘云飞联系了芭芭农场的同事,想把张北的藜麦推销出去。经过多番协调和品牌打造,目前张北藜麦一年能在芭芭农场卖出100万。另外,当地燕麦也通过这个渠道,一年卖出500万元。销路稳定了,老乡实实在在增收了。
之后,她把全县18个乡镇都摸熟了。她会裹着红围巾,跟着农户采蒲公英、刨土豆、种豌豆;她会在田间地头开拖拉机,一路高歌驰骋;她还被请到老乡家里,坐在炕头聊家常,吃莜面窝窝和土豆。
时间长了,老乡们对这位穿着时髦、妆容精致的姑娘就熟络了,亲切地拿方言腔喊她“刘二花”。
为张北带来“源头活水”
张北的冬季很漫长,11月到次年3月都是寒冷刺骨的冬季。农闲时,许多女性就赋闲在家,每天就做三件事:做饭、带娃、广场舞。据县里不完全统计,冬季的张北,至少有3万女性处于待业状态。
刘云飞决定帮女性找就业机会。当时,阿里公益正在寻找手工穿戴甲画师就业项目落地城市,她一个报名。
项目很好,但落地很难。首先,因为是公益项目,不能确保立即挣到钱。其次,对当地人来说,穿戴甲是个稀奇事物,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好不容易,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场地有了,人也有了,订单却还没着落。刘云飞很着急,又找到同事,找到北京和成都的上游工厂,拉来1300套生产订单。这个“开门红”让宝妈们信心大增。不少人在这里学成技艺后,就出去承包店面做起了美甲生意,空闲时兼职代工穿戴甲,县里一下多了许多美甲店。
模式跑通后,张北还引入了假发勾丝项目。刘云飞说,现在业务更多元了,做假睫毛、串珠子、缝扣子都有,日常轮岗有500多人。
一个城市活力的“源头活水”是年轻人,要有年轻的就业机会,才能让年轻人留下来。刘云飞对接到淘宝大学的老师,每个月开设线上线下的培训课,教授淘宝直播带货的方法和技巧。截至目前,累计超3000余人次参加学习,通过直播带货的淘宝店铺增加至500家,培育电商人才2000余人。
现在,在刘云飞的张罗下,阿里巴巴客服县项目在张北生根发芽。经过两年发展,员工数量已从200人增加到500人,平均年龄在28岁,九成以上是女性,大多也是宝妈,月薪在3000-5000元。
张北人的“老闺女”
在当地人心里,只有最亲的小女儿才被叫“老闺女”,她就是老人们的“老闺女”。
除了解决女性就业,刘云飞还挂念着当地留守老人们。2022年底,天猫一档房屋改造节目要做一个互助养老院改造的公益项目,刘云飞也是第一时间报名。项目组来了张北,在旧场地改出了两间多功能房,供老人日常休闲娱乐。
老人们非常激动,请管理员代笔给刘云飞写了一封感谢信。她收到信后,眼眶都湿润了。“老人们不会写字,就摁的手印,密密麻麻的,太感动了。”
在当地政府和她的撮合下,去年年底,由阿里公益联合爱德基金会、当地民政局及社工站在张北终于落地了“爸妈食堂”,解决了270位85岁以上老人的吃饭问题。
刘云飞很少有周末。除了张北县,她还负责辅导周边地区乡村特派员们。一到休假,她就会安排一场两三天的走访。到今年4月,刘云飞的外派就满4年了,属于“超期服役”。
这四年,她个人也发生着变化。原本水灵的脸上晒出了“高原红”,眼睛也受到影响,看东西得眯起来,否则会流泪。睡眠、脱发、鼻炎等问题,也都在烦扰着她。
“但我的精神世界很丰满,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一辈子做乡村特派员。”乐观的刘云飞,笑看这些“后遗症”。
“我希望作为一名阿里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去投身乡村振兴,用自己所学所得来回报社会。”与张北的这场缘分,在未来某一天会结束,但她说,会始终为这“第二故乡”摇旗呐喊。
记者 王大庆 郭霞 闫振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