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张北县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张家口张北县大囫囵镇:一座坝上小镇的绿色农牧产业破题之道

2022-11-01 09:59:4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一座坝上小镇的绿色农牧产业破题之道

——张北县大囫囵镇见闻


绿色农牧产业是张家口市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坝上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农业“压舱石”“基本盘”的战略作用越来越强,我市对绿色农牧产业支持保护持续加力,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流向乡村。但是,受区域资源、人才条件所限,绿色农牧产业的破茧成蝶之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如,特色农作物在销售优质成品后,其它的“边角料”利用不充分;受场地、控水、环保、资金等因素制约,规模化养殖特色不明显;雨少风大、无霜期短,传统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值不高等。

实践中,张北县大囫囵镇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区域发展理念、种养殖习惯,紧抓张北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草原天路声名远播等机遇,着力培植马铃薯产品深加工、犊牛养殖及草莓育苗、观光等产业,为探索绿色农牧产业的破题之道做出积极努力。行走在大囫囵镇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看车辆穿梭、土豆成粉,听机器作响、犊牛轻哞,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坝上小镇踏绿破题,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铿锵足音。

“小个儿土豆”走上“薯光”大道

张北县是中国北方马铃薯之乡和马铃薯原原种之乡,2022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5万亩。张北马铃薯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量高、品质好,其种薯和商品薯市场十分广阔。但是,马铃薯为块茎作物,即使同地块、同品种生长出的马铃薯,大小也不尽相同。在个头大、品相好的商品走俏市场的同时,小个头土豆通常就成了无人问津的“边角料”。如何让小个头土豆变废为宝,走上“薯光”大道?大囫囵镇因地制宜发展起了淀粉加工厂。

秋忙过后,坝上已是哈气成霜的季节,人们外出的频率明显降低。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却都是大囫囵镇黑石头山村晶润淀粉加工厂最忙碌的季节。

“知道小个儿土豆也能卖上好价钱,大伙都很积极。”张北晶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振国介绍,该公司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形成了马铃薯收购、淀粉加工、便捷仓储、订单销售、高效配送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其生产的淀粉产品已畅销全国多地。

这是大囫囵镇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招引外出能人回村创办企业,应对小体积马铃薯销售难的破题之策。

“每斤三毛多,几千斤小个儿土豆也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黑石头山村村民畅玉明说,马铃薯是当地的主要作物,大个儿土豆一直都不愁卖,但以前小个儿土豆却没法变现。现在,不仅小土豆也能卖钱了,而且他在淀粉厂做装卸工每天还能挣200多块工钱。

2021年,张北晶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收购、加工小体积土豆6万吨,生产淀粉约8000吨,惠及张北各乡镇及沽源县、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的众多马铃薯种植户,同时带动大囫囵镇的100多名村民在秋忙过后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此外,该公司还以每亩每年550元的价格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土地收入。

这是大囫囵镇强化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具体体现。

走进张北晶润淀粉生产车间,只见清洗、分离、制粉等整个生产线只有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却未见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工厂的生产用工主要集中在装卸环节,其它设备全部由中控室的一名工人控制。”杜振国介绍,车间的生产设备已经实现数字化操作,而且在生产过程中非常注重环保,先将燃煤锅炉升级为生物质锅炉,后又改为天然气锅炉,现在又更换成了更为节能、环保的天然气燃烧机。从清洗到制粉、包装整个生产流程不超过1小时,每天可加工马铃薯1000吨。

这也是大囫囵镇与企业良性互动,共同打造特色品牌的生动实践。

为做强本土特色品牌,大囫囵镇一方面指导企业外出参观学习,帮助企业协调用地,发展种植基地,规范种植;另一方面以淀粉加工厂为中心,积极谋划发展循环式经济,延伸马铃薯残渣与青玉米混合饲料加工、农家肥无害化处理还田项目。目前,张北晶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淀粉已颇有名气,备受市场青睐。

为牛宝宝建起“幼儿园”

在大囫囵镇信杆道村,一排排带着围栏、小院的特殊“别墅”分外引人注目。

“这里就相当于是牛宝宝的‘幼儿园’,采用的是‘犊牛岛’养殖技术”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和介绍,这些一面开放、三面封闭,由箱式牛舍和围栏组成的“小别墅”就是“犊牛岛”,冬暖夏凉,用于对犊牛进行单栏饲养。犊牛单栏饲养便于工人对犊牛和其生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避免犊牛间互相吸吮,改善犊牛的生活环境,可降低下痢和胃肠炎的发病几率,能将犊牛成活率提高,并促进犊牛快速增长。

张家口坝上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具有养殖牛羊的悠久历史。但是,传统养殖对草场和水的需求量较大,且大量的牛羊粪污容易污染环境。为破解这些难题,大囫囵镇紧紧立足建设“首都两区”,以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探索出养殖奶公牛犊的路子。即从现代牧业公司购买刚刚吃完初奶的公牛犊,并将其接到大囫囵镇信杆道村的牛宝宝“幼儿园”饲养到2—6月龄,然后再将其卖到外地的肉牛育肥企业。

“养牛犊吃得少,排得少,每头牛犊产生的粪污还不到成牛的一半。”李世和介绍,该合作社现有1700个“犊牛岛”、2座各1000平方米的犊牛阳光棚,能容纳2000头吃奶犊牛;有两栋各2000平方米犊牛舍,能容纳1000头断奶犊牛,月出栏约800头,年出栏约10000头。

在大囫囵镇政府的协调下,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已与现代牧业及察北、塞北奶牛养殖基地合作,有稳定、充足、优质的牛源。同时,镇政府还帮助牵线搭桥,协调河北省肉牛协会、河北北方学院专家教授长期提供技术指导。为减少粪污污染,该合作社科学划分养殖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粪污处理区,坚持粪污日清制度,并将牛粪及时卖给镇内的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实现粪污还田。

“养牛管饭,每月收入4000多块。”63岁的张继说,像他一样在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喂牛、清理圈舍的共有40多人,大多数都是附近村里50岁以上、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

贫瘠山坳“莓”力无限

张北县年降水量少、无霜期短、土地较为贫瘠。受气候、土壤因素限制,一些农户长期以种植莜麦、玉米为主,俗称“种大田”,每亩产值约300元。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土地效益?大囫囵镇北壕堑村的汇晶源家庭农场正在探索答案。

“1亩地能种1200株母苗,1株母苗最少出32株一级苗,每株最少一块二,出18株二级苗,每株8毛。”汇晶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孟丽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使加上因莓苗成活率等造成的影响,每亩土地产值也可达到5万元以上。

为提升土地收益,大囫囵镇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以及紧邻草原天路的实际,鼓励汇晶源家庭农场流转600亩地发展草莓育苗和种植观光项目,预计年可接待观光采摘游客8000多人。同时,该镇决定投资814万元,在草原天路周边村庄北壕堑村建设占地规模210亩的草莓种植及仓储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销售额可达1140万元,同时可吸纳300多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记者 王万亮 通讯员 王英军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