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张北县

打造“五个张北”实现绿色崛起

2014-01-23 09:07:4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北争做改革发展排头兵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王英军 郭 伟

  2014年,张北县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推进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绿色张北、实力张北、美丽张北、希望张北、世界张北”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争做全市全省改革发展排头兵。

生态文明建设将使“美丽张北”山青、城绿、水净、天蓝。 袁玉勤 摄

“绿色张北”走生态型发展之路

  绿色是张北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基于此,张北要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增长极,走一条环境代价小、发展方式好、产业结构优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牢绿色生态理念。在全县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模式,加快建立推进生态建设保护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责任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优化绿色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深入实施“青山、绿城、节水、蓝天”四大工程。借助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加大沿坝绿化,为申奥筑牢生态屏障,年内完成造林6万亩,淘汰采暖锅炉10台,对重点企业脱硫除尘改造升级,城区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率、绿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要分别达到33.2%、75%、40%、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以上。让张北山更青、城更绿、水更净、天更蓝。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生态经济,引导产业龙头积极培育多重循环增值的产业链条,促进县域优势的发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

“实力张北”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建设“实力张北”,就是要让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走一条发展势头强、质量优、活力足的全面小康之路。

  壮大张北财源基础。将打造云计算、燕麦、马铃薯三大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园区;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20个,总投资656亿元,力争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17个项目列入市重点,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做大做强新能源、旅游、有机食品、现代物流、矿产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年内,风电、光伏装机并网规模四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县级首位,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和“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 的目标,加快国电通、华夏脉络云计算项目建设力度,云计算服务器达到20万台,建成“京北云谷”。马铃薯、燕麦,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0万吨、25万吨,旅游实现收入21.5亿元。

  此外,要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政策,拓宽就业空间,增加社会就业。年内要确保15275人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坚持保障民生投入、安排民生项目、解决民生问题“三个先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empirenews.page--]

  以“品牌提升工程”为重点,加强与阳光传媒集团深度合作,打造“印象中都”系列品牌节目,将张北草原音乐节打造成为世界品牌。 袁玉勤 摄

  抓住京张联合申奥的战略机遇,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与北京对接,将张北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袁玉勤摄

  以打造“环京津康体休闲旅游地”为目标,实施景区提质工程,将草沿天路打造成“中国最美风景道”。袁玉勤 摄

“美丽张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美丽张北”,就是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市有城市的魅力,农村有农村的韵味,走一条有坝上特点、张北特色、浑然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抢抓张北县被列为全省37个县城建设试点之一的机遇,着力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功能,重点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等6大类37个项目,延续历史文脉,将张北特有的中都文化、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军事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加强星级酒店和沿坝乡镇、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城市的开放度和吸引力。

  实施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乡镇重点打造2个中心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年内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或改造高效节水工程5万亩,全县农业用水量控制在3000万立方以内,实现农民增收3.2亿元。让农业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希望张北”走一条跨越之路

  建设“希望张北”,就是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从最紧迫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改起、从制约发展的问题改起,走一条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促转型的跨越之路。

  以改革激活力。激发发展活力,关键是激活市场主体、鼓励全民创业。将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加快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激活民间投资和社会创业热情的政策措施,健全信息服务、信贷担保等扶持体系;减少预审和前置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一站式”审批模式。让民营企业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总户数突破10000户,民营企业新增200家,总数突破1250家。

  以改革添动力。抓住深化农村改革这个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放开县城落户限制,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总面积达到28.4万亩,县城人口增加到1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

  以改革破瓶颈。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机制,协调、引导信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三方互动,健全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机制,搭建好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程序等方面,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限制,出台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

“世界张北”海纳百川快速崛起

  建设“世界张北”,就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以包容接纳的气魄兼容并蓄,敞开大门,把张北以外的生产要素吸引进来,走一条高水平对接、宽领域借力的快速崛起之路。

  坚持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战略,让张北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张北。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南资北移、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等发展机遇,加强同跨国公司、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依托张北县独特的新型能源、生态旅游等资源,引进几家世界名企。抢抓开放机遇,把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这一历史性机遇用足用活,把借力奥运经济加速发展的文章做大做好,全面与北京对接,融入京张一体化发展,把张北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城市,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集聚人气商气,打造世界品牌,营销品牌张北。通过市场化运作将草原音乐节这一节庆品牌打造好、传承好、发展好,让草原音乐节成为张北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认识张北、了解张北、走进张北、投资张北。

[!--empirenews.page--]

  完善“政府推动、企业联动、项目拉动”的多元化园区建设机制,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将张北县新城区打造成为服务优、效率高的国家级园区。 张志成 摄

  推进新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和“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为目标,加快国电通、华夏脉络云计算项目建设力度,建成“京北云谷”。 李瑞雪 摄

【短评】

积聚建设“五个张北”的正能量

郝莹玉

  展望2014,建设“五个张北”是张北县的奋斗目标,也是张北县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绿色张北”是基础,“实力张北”是关键,“美丽张北”是核心,“希望张北”是动力,“世界张北”是愿景,是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绿色张北”是基础。绿色是张北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以绿色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以绿色产业强化绿色支撑,实现“绿色”和“崛起”的有机统一。“实力张北”是关键。实力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实力强,则县域兴、百姓和。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水平与资源、区位、优势相适应。“美丽张北”是核心。要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都要和谐、包容、有活力。“希望张北”是动力。张北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抓机遇就是抓改革,真干事就要真改革,大发展就要大改革。“世界张北”是愿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都必须在与世界的交往与互存中发展。一个城市的开放精神是这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积聚建设“五个张北”的正能量,需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从最基础、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和领域抓起,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张北县各个层面将开创跨越赶超的新局面。

编辑:郝学锋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