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阳原县

阳原揣骨疃 桑干河畔行走千年

2013-12-21 10:31:4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田建辉 仝辉

  阳原县揣骨疃镇揣骨疃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一个被岁月滑过、历史洗涤的村落,如今又一次“闯入”人们的视野。历时三年编撰,总字数约70多万字的《揣骨疃村志》日前已出版发行,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该书客观详实地记录了揣骨疃村的发展历程。

  翻开厚重的志书,书中内容恰似一篇篇精彩的穿越小说,书中的角色游离在古老与现实之间,那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耕者农夫……形形色色的人们阅尽古村“千年耕读,千年农商”的历史,积淀了今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次走进这个古村,除了“揣骨疃”这个村名还能让我们猜测遐想起两千年前发生的故事外,能见到的还有几座老宅子,和一个个见证了沧桑岁月还保存完整的精美石雕。过去,揣骨疃村名人、名事不少,今天揣骨疃村被众人所知的却是这里的美食小吃。

  揣骨疃村地处河川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阳原县西南部,是桑干河南岸上一个古老的村落。揣骨疃村是揣骨疃镇政府所在地,千百年来,桑干河水滋润了沿岸的土地,这里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揣骨疃村东邻永安庄,南与南庄、三泉相邻,西接西庄,北边是静静流淌的桑干河。天走公路、永芦公路纵横交错从村中经过。

  寒风料峭的冬日里,阳光总是那么珍贵,轻轻洒在身上,柔柔的。驱车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二十分钟便到达目的地。天气寒冷,下午三点左右,揣骨疃村的大街上冷冷清清,沿街的店铺也一改往日吵闹异常消停。

[!--empirenews.page--]

保存完好的门楼

  东周时即有“古城”

  揣骨疃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揣骨疃村志》记载:当时,揣骨疃村地属于“七国之先而称王”的古代国。战国时赵国即置安阳邑。揣骨疃村早时叫“古城”,属安阳邑,旧址在今村东北约一千米处。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从“古城”西流过,人们傍河而居在此建房、生活、耕作,逐渐形成村落。

  秦时,揣骨疃属代郡安阳邑。

  汉景帝前元年间设3县:桑干县、东安阳县、阳原县。而此时揣骨疃村属并州代郡东安阳县。汉武帝年间,大将军霍去病率军北征匈奴,霍去病统兵路遇此地,在这里设立屯军哨所和后方医院。战事结束后,留守的医务人员、伤病员与当地百姓共同生活,组成“小堡”。小堡建有堡墙,在这里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以小堡为中心的村落。

  揣骨,在百度搜索中意为旧时相术的一种:揣摸人的骨骼,据其高低、大小、长短等以推断人的贫富、智愚、贵贱。但在中医中,揣骨却是定穴位、治骨病,接骨折。小堡中留守的擅长接骨的医务人员为伤病员揣穴摩骨,医术高明,远近人知,久而久之小堡便改名为“揣骨堡”,而这里还是屯军的哨所,后改称“揣骨疃”。这一时期,南来北往求医的,在此地经商的,垦荒种地的都聚集在小堡里,小堡日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外地人也逐渐在这里定居。

四合院影壁上的石雕

[!--empirenews.page--]

  山西李氏家族兴盛

  “东街谷子(诣郭),西街米(诣周),当中圪夹了一个李。”揣骨疃村有名的大户人家要数李家,其次是郭家和周家。

  明朝时,山西省介休市李公名携家眷来阳原西城经商,其子李刚在揣骨疃落户。明弘治年间,孝宗朱祐樘奖励农耕、民屯,移民可无偿开垦,并奖励骡马,车辆。李刚携子李时香在距小堡东150米处的中间较高且平坦地段重新建堡。

  李氏家族建起新堡子后,“古城”村的人们开始向东、西沙河的东、西两岸靠拢,建房而居,外地人也迁来定居,遂形成了今天揣骨疃村的基本格局。小堡村的人们因大部分是行医的,离堡子较近,依然坚守在原先的阵地上。

  李时香以耕稼起家,当时明边军缺粮饷,李氏曾捐赠了大量的粮食接济边军。皇上为表其忠义,给李时香的孩子们封官做。明万历年间,李氏家族达到兴盛时期,李氏在周边村庄购置数万亩土地,以此发家。

  清时,李家不少人在外地读书,经商,做官,在当地开店铺。在《揣骨疃村志》中收藏的歌谣这样描述李家的兴旺:“井家(西城有钱人)的银子用斗量,用斗量不完。李家的秀才排两行,排了两行还剩三”。清光绪年间,李家又购置了大量的土地,村里曹家、周家、郭家有的购置土地,有的开办商号,有的学做“毛毛匠”,搞皮毛生意,揣骨疃的经济已相当发达。

《揣骨疃村志》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证书

  “圪渣饼”受追捧

  揣骨疃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不过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说,解放后的揣骨疃村又是另一翻模样。砖瓦房取代了曾经的老土房,街道也比以前宽阔了很多,村里的环境也得到改善,街边的小吃店“凉粉”、“圪渣饼”吸引了许多外地人,让这条小街热闹了很多。

  在网上搜索“揣骨疃”会发现,今天当人们提到这里时,往往都跟它的美食“圪渣饼”分不开。走在揣骨疃大街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卖“圪渣饼”的小作坊。村里老人讲,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疃村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貌不惊人的圪渣饼便成为揣骨疃特色美食的“代名词”。

某沿街作坊正在做“圪渣饼”

编辑:李秋爽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