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彩色的“文体长廊”令人赏心悦目……初冬时节,沿滨河路驱车前往江家屯镇西前所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感受到的是村民们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前这里就是条臭水沟,村民意见很大。”提起西前所村北整治前的模样,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清仍记忆犹新。
为了改善环境,回应村民的关切,2021年西前所村出资10万元对村北的“臭水沟”进行集中整治。如今,凉亭、彩绘、健身器一应俱全,昔日的“臭水沟”变身“文体长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甚至成为不少骑行团队网红打卡地。
村民是农村的主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是第一步。西前所村将全村分为七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包村干部、两名党员、一名网格员负责,每人定岗定责,以绩效对每人进行考核。同时为了鼓励村民落实“门前三包”,村里推行农村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每家每户可以凭着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杯子等生活用品。“干得好的有奖励,干得差的有处罚,这样大家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劲头更足了。”王明清说。
走进三条堰村,满目清新,处处呈现出“环境优、乡风美”的新风貌。在村庄的道路两旁、村民房屋的外墙,随处可见“田园风光”“爱党爱国”“农耕文化”“冬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独具特色的墙体彩绘,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构图精美,成为村庄一道美丽的风景。村庄环境整治好了,日常的保洁工作也得有保障。三条堰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珍介绍,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村里10名公益岗负责10条街道,每天对村内道路进行保洁。村里定期用三轮车将村里的垃圾转运至镇里的垃圾转运点。
村里的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上,随着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大多数村民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村庄整洁、人人有责”观念已深入人心。“村里整体干净整洁,村民们也不好意思不打扫自己门前的卫生呀”,刘玉珍笑着说。
西前所村、三条堰村是江家屯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更是江家屯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两个示范村。两个村均形成了“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干部垂范、网格员队伍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西前所村在第三方清运的基础上用好网格员队伍对街巷整治提升,三条堰村作为生活垃圾自治管理村充分用好村保洁员队伍实现村域常态化清扫。
江家屯镇镇长刘剑飞介绍,今年以来,该镇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政主导,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民参与,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构建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 杨晓朴 通讯员 闫宗春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