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宣化区

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三年探索尝试,解决6个村近百名留守孤寡老人按时吃饭、吃得好饭问题——
敬老互助食堂 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2022-05-10 09:47:3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4月29日, 张家口宣化区贾家营镇马家窑村爱心敬老互助食堂揭牌运行。食堂设在村委会。 11点半左右,提前已登记过要来 “试吃” 第一顿的老人们陆陆续续到了。大家坐在院里聊天,嘴里唠着家长里短, 眼睛不由往最靠里一间屋子的方向瞅。 那儿正是食堂, 此时,58岁的班淑萍、55岁的郑淑芹、58岁的李萍和另外几位老姐妹已经忙乎了有一阵子, 拌馅的、 包包子的、 打鸡蛋汤的、 准备碗筷的,小小的屋里忙而有序。

image.png

  老人们欢聚在敬老互助食堂


     “出锅喽,瞧这暄腾腾的大包子!”锅盖揭开,热气氤氲,香味更浓,班淑萍端出笼屉,院外有个年轻志愿者喊: “大爷大妈,上桌开饭啦!”

  另外一间屋子被布置成餐厅,长桌上碗筷都是新的,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一边扶老人们坐下,一边叮嘱: “大爷大妈,餐具一人一套, 一会儿吃完饭可以带回家,再来吃饭的时候记得带上,咱自个儿用自个儿的,干净、卫生。”

  餐具是免费的,饭菜也是免费的。不仅马家窑村的爱心敬老互助食堂这样,之前其他村开的5个也都是。

  挑头儿做这事儿的是宣化区爱心公益促进会,从2020年尝试开办第一家开始,三年时间,解决了近百名农村留守孤寡老人按时吃饭、吃得好饭问题。

  从送米面油到送服务,公益做什么看需求也得找方向

  马家窑村互助孝老食堂 “开业” 前,温世明已经来过村里十多趟,他是宣化区爱心公益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之前五个村爱心敬老互助食堂也是他这么 “跑办”下来的。

  “有的村好像也不止十多趟, 前期调查情况、与乡镇府、村委会对接沟通、听村民意见建议、装修、采买餐具食材……有时候一件事也得跑好几趟。”

  宣化区爱心公益促进会2007年成立,最初只有13人, 如今, 人数已经超过6000多。助学、助老、助残、绿色环保、义工常态化服务……最初作为普通会员的他,觉得干公益基本等同做好人好事,而后来,他有许多思考,也想做更多尝试。

  促进会分好几方面工作,也设有许多群,助老是其中之一。最早的模式是大家捐款, 购买米面油, 送给生活困难的老人。后来发现,村里老人有的需要理发,有的衣服没人洗,还有的病了不去看,硬扛着。

  有需求,就要有服务。大家坐在一起聊起所见所闻,觉得助老的内容得增加。于是,送米面油的时候,温世明和会员们会顺便带上理发工具、 针头线脑、 血压计、听诊器、常用药……他们停留的在村里的时间也加长了, “送服务”从开始的“顺带”逐渐变为 “主业”。

  2020年, 一则新闻报道引起温世明关注: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张家口市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19年末,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9.44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5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尤其在农村地区,老人没有固定收入、子女经济能力有限、社会福利机构紧缺,孤寡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最简单一点,日常吃饭就是一大难题。

  “一个人饭难做, 老人们又节俭, 大多数时候只有主食,不做菜,也不按时按点吃饭,最后成了两三顿合一顿,顿顿都对付。”温世明告诉记者, “现在, 老人们不缺吃少喝,而是缺精力做。许多老人腿脚不利索,甚至行动困难,就是送去食材也做不了,这是最大的问题。”

  能在村里办个互助食堂就好了,不仅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问题,也让孤寡老人互相帮助、报团养老,这个想法开始在温世明心里萌芽。

  从1到6还将更多,“能不能办起来” 在实践中找答案

  2020年,温世明与23位骨干会员沟通,提出办敬老互助食堂的想法。这一下炸锅了。

  与他一起做公益十来年的孙振文第一个反对:“好事是好事,可办食堂可不是闹着玩,好事办成坏事呢?”

  “咱们是公益组织,做活动为主,公益项目得是基金会该干的事。咱干资金没有托底,如果干不长久还不如不干!”秘书长王建国担心。

  “地方咋找?一天三顿饭,谁给做?入口的东西,食品安全方面也得考虑。”安薇担心一些细节做不好……平时只要做公益,骨干们二话不说,这次竟是有顾虑的多,有信心的少。

  几次沟通,大家说顾虑、说难处、说问题,不知不觉竟逐渐商量出解决办法,雏形顺理成章有了。再开会时,温世明开玩笑问:“记不记得咱小时候学的课文 《小马过河》?事儿不同理儿同,不试试怎么知道?”

image.png

志愿者在敬老互助食堂为老人包包子


  2020年刚入夏,他们走进塔村镇西庄子村幸福互助院。村里原本就有一家幸福互助院,但没有食堂。19位老人只住,吃饭还是得各吃各做。60岁左右的老人只有两位,其余都是75岁以上。有病的,有瘫痪在床的。

  经过和村里、乡上沟通,借助幸福互助院基础设施,2020年7月3日,爱心公益促进会的第一家爱心敬老互助食堂开了起来。

  第一顿饭是饺子,志愿者、村里镇上的爱心人士参与的有一百多人,热闹欢喜中,19位老人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眼里不由噙了泪。

  2020年8月3日,仅一个月,第二家爱心敬老互助食堂在崞村镇楼房子村 “开业”。第一顿饭也是饺子,后来,塔村乡水沟寨村、崞村镇南峪沟村爱心敬老互助食堂“开业”,大家心照不宣,都是按饺子准备食材。与之相应留下来的,还有爱心敬老互助食堂的开办模式:村里免费提供房屋做食堂,乡镇提供两个公益岗位每天为老人们做饭,爱心公益促进会组建不低于200人的敬老服务团队,长期帮扶食堂运行。

  “想着先尝试性做一个, 看看能不能成。那时虽然天天给会员们鼓劲,可自己心里着实没底儿。”温世明笑着说,“三年了,从1到6,以后还会更多,现在我们所有人都信心满满,这事儿不仅能成,还能更好!”

  资金有保底人手能到位,有爱就不难,有心就有希望

  韭菜茴香馅儿包子、鸡蛋汤、凉拌豆皮……4月19日,宣化区庞家堡镇花家梁村爱心敬老互助食堂开办,这是今年开的第一家,紧跟着第二家也开了起来。在爱心公益促进的计划中,接下来,赵川镇李大人庄村、张家窑村……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村的孤寡老人都能按时吃饭,吃得好饭。

  现在,已开办爱心敬老互助食堂的6个村共有97名老人固定用餐。在保证每位老人每天有一两肉、一颗鸡蛋、一袋奶的前提下,每个月每个老人平均的食材费用超不过200元。爱心公益促进会助老服务群有1000多名志愿者,采用固定月捐30元模式长期运行,这种固定月捐模式下,当时秘书长王建国担心的资金问题,有效解决。

  每个食堂负责做饭的是乡镇提供的公益岗,大多也是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他们不仅增加一份工资收入,每天和年龄相仿的人在一起,大家好沟通,也不孤单。

  爱心敬老互助食堂运行小组还给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排班,让他们轮流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大家报团互助养老。每个星期六安排不同的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爱心敬老互助食堂,为老人们改善伙食、解决各种困难。

  “原来我什么也不会做,现在量血压、理发、按摩、洗衣服,都和促进会的大姐们学会了!”一位年轻的爱心公益促进会成员告诉记者,“特别是理发,洗剪吹一条龙,大爷大妈们还挺认可我的手艺呢!”

  “按照市文明办标准化、便利化、常态化、品牌化‘四化’建设要求,宣化区爱心敬老互助食堂这一模式,不仅可以让农村老人‘暖胃’,更重要的是‘暖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模式可借鉴、可推广,同时,要持续长久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监督体系,以及争取政府、社会力量等多方面支持,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有饭吃、 有陪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他们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互助。”温世明觉得,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只要有爱就不难,有心就有希望。

  (记者 段晓芳)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