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尚义县

尚义:“种植+养殖”鼓起村民“钱袋子”

2023-07-19 06:46:0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砍刀轻轻一割,一颗颗包裹紧实的绿甘蓝离开地面,装进框里,几分钟时间就装满一筐,工人们或用肩背,或用手搬,把一筐筐绿甘蓝装到拖拉机上,再由拖拉机运到停在公路附近的半挂大车边,守候在此的工人们继续装车。

  待收获的绿甘蓝。

  7月17日,尚义县八道沟镇七甲山村,20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争分夺秒抢收绿甘蓝、白萝卜等应季蔬菜。

  工人们在菜地除草。

  “因为有长期合作的菜商,我们这儿的蔬菜不愁卖。”七甲山村种植大户张虎拿起一颗绿甘蓝,“像这样直径15厘米左右,重近1千克的品质最好,每亩均产8000斤,一斤至少卖6毛。”

  田春芳(右)与种植户高林(左)查看白萝卜长势。

  今年种菜一共能收入多少,张虎还没计算,他说去年绿甘蓝种了不到30亩,一斤收购价是8毛钱,光甘蓝一项就收入10多万元。今年,他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绿甘蓝和白萝卜有百余亩。

  刚刚收获的白萝卜。

  近年来,七甲山村大规模种植绿甘蓝、白萝卜等蔬菜,并统一品种,吸引了不少大菜商上门收菜,甚至提前下单订购,销售渠道通了,村民们种菜信心足了。而在10年前,七甲山的村民种菜是“饥一年”“饱一年”的局面。

  清洗泥土后,白萝卜需要放入冷库冷藏。

  张虎说:“过去种菜没保障,如今种植稳定,销路稳定,全凭我们田书记的带领。”

  张虎所说的田书记正是“80后”返乡青年,村党支部书记田春芳。

  2012年,七甲山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不少土地撂荒,老人们除了种点莜麦、胡麻、谷子满足基本口粮外,想发展经济高效的蔬菜种植,却苦于找不到销售出路。

  那时,田春芳在外跑运输,接触的菜商多,他便主动担起了家乡蔬菜“推销员”。当时,村民这家种几亩,那家种几亩,既形不成规模,品种又不统一,很难吸引大菜商,单价也卖不上去,深思之后,田春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回乡种菜。

  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以每亩500元的价钱流转了村民近1000亩土地,经过多方考察,开始试种植白萝卜和绿甘蓝两种蔬菜。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其他种植大户也纷纷效仿,流转土地,统一种植品种,全村的蔬菜种植统一步调,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

  “村民想自己种菜的自己种,不想种菜的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到菜地打工,一天150元,半年的时间也能收入2万元。”田春芳介绍。

  为村里支起了种植这条腿,田春芳便开始谋划另一件事。2016年,他又成立了鸿鑫牧业养殖场,从起初的30多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70头牛。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又纷纷搞起了养殖业。在七甲山村家家户户养牛,少则七八头,多则上百头。为了提高大家养殖积极性,田春芳自己的养殖场还提供代养服务。

  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田春芳又鼓励村民们种植青饲料,30多户村民积极响应,共种植140多亩青饲料,每户能增收2000元。

  田春芳脑子活、路子广、干劲足,返乡创业成功还不忘父老乡亲,几年时间,他成了村民的“主心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田春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过上“好日子”。

  5年时间,七甲山村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700多米砂石路得到硬化;400多米自来水管道的改造解决了村民饮水难;46盏路灯扮亮村庄;村办企业亚麻油加工厂开起来;村集体收入年达50多万元;78个公益岗,让低保、五保户增收……

  56岁的王世青告诉记者:“过去因为家里穷,打了光棍,现在通过流转土地、到养殖场打工等,一年收入5万多元,如今我还娶了媳妇儿成了家,日子是越过越好喽!”(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史惠英)

  审核:王春亮

  王   卫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