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张家口市氢能产业跨越行动的主阵地,桥东区把发展氢能产业作为立区之本、振兴之基,通过不断深耕厚植营商环境,吸引国内氢能领军企业亿华通、美国A P、荷兰壳牌、中国船舶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落户,阶段实施海泊尔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19个氢能生产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生产、研发、制氢、加氢、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条,构建起规模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多元化应用的良好格局,氢能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截至目前,该区氢能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超13亿元,税收4400余万元。
科学布局 打造氢能产业隆起区
桥东区作为重工业区,2009年以来,为优化城市功能,张家口市实施了“工业外迁”战略,先后将该区包括全国机械500强的中煤机等22家大中型企业退城外迁。
面对工业外迁后的“产业空白”,桥东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及国家确定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第一区”目标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完整产业发展体系,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区紧紧围绕“完善政策配套、扩大市场规模、布局产业集群、打造创新能力”四大方向,制定出台《桥东区支持氢能经济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制定和检测认证服务、技术成果转化、产业优惠电价、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项目用地保障、氢能企业申请财政奖励、优化行政审批、安全监管保障等15个方面,支持保障氢能企业快速发展。
同时,充分利用省级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交通便利的优势,规划实施了“三区一中心”建设,即氢气生产区、装备制造区商务服务区和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目前已签约落地氢能产业项目19个,涵盖研发、制氢、加氢、应用、检测、装备制造、整车制造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链条。
优化体系 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
亿华通一期年产2000台氢能发动机生产线,从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二期年产万台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已竣工完成;日产氢气12吨的壳牌和海波尔制氢企业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710辆氢能汽车提供氢能源供给……这是桥东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为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桥东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发展的领导小组,下设8个由处级领导牵头的发展氢能产业工作专班。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氢能产业建设规划》和《“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该区紧紧围绕“完善政策配套、扩大市场规模、布局产业集群、打造创新能力”四大方向,出台涉及产业规划、行动计划以及优惠政策等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五条政策措施,从而形成了政策支撑、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应用示范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不仅如此,该区还主动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氢能产业提档升级。参加佛山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对接重点氢能企业,持续挖掘氢能发展潜力。目前,累计对接企业25家,氢能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产业集聚 打造氢能产业引领区
为打造投资的“沃土”,置业的“洼地”,构建“一体化、群体化、规模化、科技化、应用化”氢能发展格局,该区在实施“三区一中心”基础上,下大力实施氢能创新产业园和绿色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
氢能创新产业园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由国创河北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运营,打造绿氢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的产业生态。目前河北吴安青源装备科技、张家口思伟特氢能科技等三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河北吴安青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将建设年产20000只35——70兆帕压力的中大容积氢气罐瓶,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升规,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亿元;清华大学工业研究院与该区合作建设的氢能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已在该园区成立;此外还建成了全国首个燃料电池汽车数据采集中心;与国家、河北省特检院合作建设了氢能储运装备检验检测基地等。
绿色高端装备产业园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10栋,综合服务楼和综合站房各一栋。中氢寰宇新能源河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风光电及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入驻该园区,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厂房已建设完成;河北博特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燃料电池空气路核心零部件产业化项目入驻该园区,目前已完成工商和税务登记等相关工作,预计6月底前投产。
通过这种全链条发展,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了生产、研发、制氢、加氢、氢能源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
(记者 王宁 通讯员 龚立凡 金海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