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湿地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报道之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2)
麻喜荣:那些生命中的飞羽

2022-06-16 10:12:4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自由是野生动物的幸福,守望它们的自由是我的幸福。”麻喜荣说,他希望这一理念获得更多认同:对鸟类的爱不是占有,不是将它们锁在笼中恰恰啼,而是让它们回归蓝天。

image.png

  遗鸥之乡爱鸟人

  康保,“中国遗鸥之乡”。

  6月的一个清晨,麻喜荣用电饭锅焖了一锅玉米,又去蔬菜店买了一棵大白菜,这是小天鹅和蓑羽鹤的伙食。一天喂两次,这些鸟和麻喜荣已经非常熟了,一见到他,小天鹅和蓑羽鹤围着他打转。

  麻喜荣出生在康保县处长地乡四号村,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清脆的鸟鸣。长大后,麻喜荣当上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他热爱大自然,更爱大自然中的野生鸟类。

image.png

  2009年,一位志愿者把一只受伤的遗鸥送到麻喜荣的诊所,当时他并不认识遗鸥,但看着这只黑头巾、白眼圈折断翅膀的鸟类,顿生怜悯之心,迅速为这只鸟做了手术。等这只可爱的鸟儿康复后,他和志愿者一道把它从康巴诺尔湖放飞。自此,送伤鸟到麻喜荣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他一概不拒,免费救治。妻子李秀莲也为丈夫的爱心感染,成为他救助野生鸟类的最大支持者和助手。

  2016年,麻喜荣把自己的房屋用作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站,免费治疗受伤鸟类,自费长期喂养,直至伤愈放飞。草原雕比较凶猛,不宜和别的鸟养在一起,他就把贷款95万元买来准备开诊所的底商变成了鸟窝,而他现在的诊所还租着别人的房子。

  夏天来的鸟多了,受伤的也多,麻喜荣经常养着二三十只野生鸟类,其中最多的是遗鸥。最常见的是鸟类翅膀受伤,麻喜荣就采取内外固定打钢针等办法进行治疗。开始接触遗鸥时,麻喜荣不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后来从专家那里了解到遗鸥喜欢吃面包虫、馒头,基本不吃鱼。

  现在麻喜荣救治的草原雕独自养在那处买来的底商里,吃肉,麻喜荣就买来羊肝、羊心喂它。每次麻喜荣一来,这只草原雕就会跟着他,还用翅膀抱着他的腿,非常亲热。

  最美志愿者团队

  2018年9月,康巴诺尔湿地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被命名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同年,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成立,麻喜荣担任会长。

  “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是社会公益团体,目前已有会员近500人,他们出钱出物、积极开展遗鸥保护宣传、清理湿地卫生、购买遗鸥食物、投食及受伤野生动物救治等保护行动之中,是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生态文明志愿队伍。”麻喜荣说,2019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康保护飞队成立,麻喜荣担任队长。 同年,麻喜荣本人被康保县委县政府授予“最美康保人”荣誉称号。

image.png

  2020年,麻喜荣争取到中国绿碳基金会遗鸥保护专项资金9.6万元,用于购买面包虫和湖边的聚宝山村贫困户参与投喂工资发放。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5万元,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对野生动物救助, 是遗鸥保护协会、巡护队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2016年以来,遗鸥保护协会共救治受伤鸟类1300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500余只。 少部分伤愈后不能远距离迁徙的,送到唐山大清河野生动物救助站,并与对方签订共同保护遗鸥协定。

  2020年,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被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14个单位联合评为 “最美志愿者团队”。

  守望野生鸟类自由

  “给受伤的遗鸥和其它鸟儿们动手术和给人动手术一样,面对的都是生命。要说区别,鸟儿们更像孩子,更要细心,尽量减轻它们的疼痛。”麻喜荣说,鸟儿伤好了不是马上放它们到大自然中去,而是要喂养它们一阶段,等恢复体力后再送走。

  每次放飞,看到鸟儿重返蓝天,麻喜荣都如释重负,露出欣慰的笑容。时间回溯到2017年,森林公安的民警送来一只受伤的小天鹅,经过救治很快痊愈,麻喜荣就打算把它放飞,结果小天鹅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去年,麻喜荣几次放飞小天鹅,一直没有成功。

  “小天鹅有了伴才能放飞,被驯养的时间长了生存能力下降, 对人的依赖加强,就很难放飞了。”麻喜荣说,“现在正对这只小天鹅进行野外训练,等有了合适的伙伴,它就能飞走了。”

  从2009年开始,麻喜荣把主要精力用于救助野生受伤鸟类, 并自费购买了手术耗材、医疗器械及黄粉虫等鸟食。十多年来,他先后投入资金5万余元,救助各种野生受伤鸟类20多种1300多只,并成功地将它们放归大自然。

  特别是近年来, 碧水蓝天的国家级康巴诺尔湿地公园先后吸引遗鸥、小天鹅、凤头鸊鷉、白骨顶鸡等几十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栖居。麻喜荣和志愿者们一起在湖边昼夜巡护,为遗鸥捐款筹备鸟食,保护野生鸟类。

  其中,麻喜荣共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500余只,救助野生走兽30余头,救助小天鹅、草原雕、衰羽鹤等二级保护动物100余只,其它鸟类600余只。

  “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麻喜荣说鸟类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来,让家乡山更青、水更净、草更绿,人与鸟和谐共生。

  (记者 郝莹玉)

  短评

  “和谐共生”的最好诠释

   麻喜荣是爱鸟护鸟的行动先锋,也是懂得科学救助鸟类的专业人士。因此,他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普及鸟类的科学救助方法,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此做出积极的改变。“自由是野生动物的幸福,守望它们的自由是我的幸福。”便是对这一主题最好的诠释和实践。

  许多人可能会对鸟类救助这一工作很感兴趣。然而这一工作在外人看来充实有趣,其实要求时刻保持理性。在麻喜荣日常的工作中,不乏让人忍俊不禁的人鸟互动故事,也有让人感到揪心的鸟类救助事件。但作为野生动物救助人员,其职责是让动物成功回到野外,并不希望被救助的动物和人类产生感情,把它们留下来。

  故事中的不同鸟类俨然就是一个个非常优秀的编剧,在麻喜荣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精彩且值得回忆的故事。十多年救助鸟类的过程中,麻喜荣始终在传递着自己守护鸟类的理念。说到爱鸟,其实不同人对爱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觉得把鸟养在笼子里给鸟提供好吃好喝的算爱鸟,但在麻喜荣眼中,让鸟成功飞上蓝天才是真得爱鸟。就像白居易的一句诗:“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虽然,两种人都说自己爱鱼, 但却完全不同。麻喜荣记录到喂鸟的时候,都会尽量回避鸟对人类产生影响,就像是当人和动物建立起某种联系的时候,他们还要尽可能地擦掉这种联系,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

  正是这些善良质朴的人们对鸟类的倾心保护,这些美丽的精灵得以复返蓝天,繁衍后代。良禽择木而息,鸟类用翅膀公平、公正地考量着一座城市的生态。

     (记者 郝莹玉)

  图片由杨德森 武玉章 摄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