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遗鸥吧?”
“不是,这是银鸥。你看,系统比对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太智能了!”
在沽源县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数字科普馆里,刚调试成功的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发挥着大作用。技术总监张瑞向记者展示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大屏幕,镜头捕捉到的一个个画面跃然眼前,水中候鸟成群嬉戏,芦苇旁大量水鸟正独自觅食,湖心岛上三三两两悠然休憩……如此近距离地高清观察,令记者不禁感叹仿佛置身其中。
“沉浸式观鸟、智能化识鸟是这套AI系统突出的优势。它不仅能清晰地拍摄到候鸟的活动情况,还会自动识别镜头中候鸟的名称,并匹配有相似度数据提供参考。”张瑞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围绕闪电河沿线2.5至3公里范围内的候鸟栖息地和湖心岛,安装了6个360°全景AI镜头,对湖面进行了全覆盖,可实现24小时无干扰实时监测。
如果说这些高清摄像头是“耳目”,那么运用AI视觉识别、AI边缘计算服务、物联网等技术搭建起来的后台则是“最强大脑”。正是这二合一的组合支撑起了该系统对湿地水鸟准确发现、自动拍照、实时比对、精准识别、自动上传等强大功能。
每年湿地都会对候鸟进行普查,而准确的监测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成千上万只鸟怎么来计算?又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面对记者的疑问,张瑞解释道:“对于AI识鸟系统来说,这并不是个难题。只要一群鸟从AI镜头前飞过,系统就会智能地测算出它们的数量。”他一边解释一边在后台轻点鼠标,只见屏幕上跳出的点位画面清楚地显示出了镜头中候鸟的数量和分布。这较之前靠人工拍照统计的繁琐方式而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计算精确度,真正做到了科学管理。
候鸟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在保护候鸟和湿地这方面,AI智能识鸟系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可靠支撑。依托连续记录的鸟类活动数据,平台可自动提取有效数据,通过AI算法摸清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候鸟迁徙数量、种群分布和栖息地水温、水质、空气质量等状况,科学掌握候鸟习性和迁徙规律,有利于发现更多近危或濒危鸟类,直观反映湿地保护成效。
“有了AI识鸟系统的赋能,可以说为湿地的日常工作安上了智能眼和智慧脑。”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党组成员、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主任杨延斌说。(记者 韩洁 通讯员 赵晨阳 王晓曦)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