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沽源 > 沽源县

丁庄湾:点亮“红色记忆”的“时代光芒”

2024-10-30 09:16:2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沽源,提及丁庄湾村,人们总会投以敬仰与肃穆之情。

  丁庄湾村,坐落于沽源县莲花滩乡政府东南15公里处,这里孕育了沽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不仅是全县红色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沽源县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革命老区。

  步入村落,道路两侧墙体上绘有国际歌图案、爱国主义漫画及历史伟人书画,全村104户村民的房屋与迎街院墙均经过统一改造,家家户户装上了红色复古式大门。穿村而过,蜿蜒的小径引领着访客来到丁庄湾革命陈列馆前。拾级而上,一座宽敞的院落映入眼帘,正对大门处,“勿忘”雕塑巍然屹立,馆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往事。

  在馆前的大柳树下,老人们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将村庄的故事娓娓道来。

  明朝晚期,驻守独石口的开平卫兵选中了丁庄湾一带的肥沃土地,进行军垦。然而到近现代,宁静的生活被战火吞噬,取而代之的是动荡与黑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热河相继沦陷,贪婪的日寇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察哈尔省。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两次“察东事件”和两次“张北事件”后,签订了屈辱的《大滩口约》和《秦土协定》,国民党撤走了驻守在沽源一带的国民党29军,丁庄湾人民因此暴露在日伪军的枪口之下。

  由于地形复杂险要,便于坚守与隐蔽,坝头地带成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这里活跃着龙崇赤联合县大队等红色武装力量。莲花滩乡一带,形成了以丁庄湾、榛子沟、同兴号、三棵树等村庄为战略要地的屏障。1945年7月7日,在如今的丁庄湾行政村缸房窑子自然村,中共沽源县第一个党支部宣告成立。红色革命力量开始在丁庄湾一带崭露头角,群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历了剿土匪、建平北游击支队骑兵队、土地改革、培训土改干部等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村民们为解放军制作军鞋、提供军粮、运送弹药、救治伤员、抬运担架,艰苦卓绝地坚持着革命斗争,丁庄湾村被誉为“红色根据地”和“支前模范村”。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经战火硝烟的丁庄湾村由革命的前沿阵地转变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新阵地。为全方位展现以莲花滩乡为中心的沽源革命老区人民的牺牲与贡献,沽源县于2014年6月启动革命陈列馆筹建工作,至2015年9月底全面竣工。陈列馆包括革命陈列馆和民俗陈列馆两部分,总面积920平方米。2022年1月6日,莲花滩乡丁庄湾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如今,一座充满红色韵味的旅游特色村正在崛起。依托丁庄湾革命陈列馆,村里又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明确了以“红色文化+农业产业+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的红色旅游模式。“每年‘七一’等重要节日,来村里开展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特别多。”温富家是村里最早开办民宿的村民,他将自家闲置的小院进行改造,群山环绕间,一方红墙灰瓦的小院格外引人注目,门前花木成畦、秋千轻摇,屋内书香茶韵、满室芬芳,古朴简约中透着精致,平淡中蕴含温馨,每年夏天常常是一房难求。在温富家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升级改造农家院,目前共建起7家民宿。

  2022年,村里建成了10亩的错季水果采摘园区和树莓采摘园,吸引当地百姓以土地入股、入园务工的方式参与,不仅发展了特色产业,还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实现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同时,村里积极发展架豆产业,目前丁庄湾村种植架豆面积达到1000多亩,其中设施大棚200多个,人均收入可达3万多元。丁庄湾村党支部书记薛成泽告诉记者,他们对未来有着全新的规划,“我们计划与研学基地合作,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线,践行‘研学+思政+课堂’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旅融合的创新性衔接,培育文旅融合的新增长点。”

  红色记忆正在丁庄湾焕发着崭新的时代光芒。(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段宇璐 王晓曦)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