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沽源县小河子乡迎春村的智能大棚,仿若进入一个科技感满满的“植物工厂”。偌大的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栽植蔬菜幼苗,原本应该长在地里的蔬菜被分层种在一根根白色管道上,嫩绿可爱,长势喜人。
技术员刘豪俊告诉记者,这是该乡引进的高标准智慧农业雨水收集立体水循环栽培项目,别看大棚占地有3000多平方米,日常管理却只需要他一个人,“我们实现了采集、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的智能管理,能够实时掌控蔬菜生长情况,还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客户端,对温室内的设备设施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自动灌溉和施肥。”
种菜不用土,菜是怎么生长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刘豪俊从管道上拿起一株生菜苗,只见生菜的根部完全浸泡在管内的“水”中,是名副其实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最大亮点就是空中管道技术,管道都经过特殊处理,内部充满了不断循环的营养液。”刘豪俊介绍,近年来,蔬菜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残余问题始终困扰着产业升级发展,而水培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可以做到精准的调控,因此水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是传统土壤栽培无法比拟的,无论从安全性,还是蔬菜口感、内在品质,都要远比土壤栽培优越。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高档、安全蔬菜种植的不二选择。而且水培蔬菜生长时间更短,种植一茬叶菜25天就能够达到客户要求,以一年生产6茬蔬菜计算,年生产量可达210吨,相比传统种植效率提升了不少。
除了先进的水培模式,这座大棚还藏着节水“黑科技”——雨水循环体系,也就是通过雨水收集进行灌溉。“今天这样的天气,10分钟给水一次,之后就自动停了,消耗的部分通过雨水又可以补充上。”刘豪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亩地一茬菜需水量只有25立方米,相比已经很节水的滴灌模式,每亩每季可节水120吨至150吨,省水率达到了惊人的90%。当地年降水量400毫升,大棚采用的雨水循环体系可实现不开采一滴地下水,水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效利用。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菜”,在小河子乡这些科技范十足的现代农业装备,正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志强)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