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沽源 > 沽源县

沽源:“农业特色产业贷”引金融活水促振兴

2023-07-12 10:56:24  来源:

正值藜麦播种季节,沽源县白土窑乡农户赵永刚却犯了愁。“今年种植藜麦420多亩,前期在乡政府支持和帮助下顺利完成种植,但部分苗被旱死了,补种缺少相应机械、种子费。”此时,沽源县农商行一笔“藜麦贷”到账让赵永刚喜出望外。为解决种植户资金周转问题,沽源县农商行今年推出专属贷款产品“藜麦贷”。据介绍,“藜麦贷”是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审批快,放款快,比同类贷款低1-2个百分点。

藜麦贷、燕麦贷、食用菌贷……近年来,沽源县按照“政府兜底、银行自主、保险保障、产业发展”的思路,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支持措施,完善服务体系,以“一链一策”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贷”,有效破解了“农户缺钱‘不好贷’”“银行有钱‘不愿贷’”“银行有钱‘不敢贷’”三大难题。目前,“农业特色产业贷”项目已累计发放47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破解农户缺钱“不好贷”难题

沽源县制定了“农业特色产业贷”工作实施方案,由县长任组长,将8个职能部门、14个乡镇和农商银行一把手全部纳入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搭建起了最直接高效的政银企对接平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政府搭台增信。根据贷款用途、生产销售周期和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授信资质,最长期限可达3年,授信到期后不用再走审核程序,当日即可完成重新授信,实现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极大方便了受贷客户,激发了广大种植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贷款热情,支持了乡村产业振兴。

政银联动降槛降息。针对当地燕麦、藜麦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一链一策”为原则专门开发了“农业特色产业贷”系列定制化产品,利率比同类贷款低1-2个百分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不局限于传统保证、抵押的担保方式,合理使用公证抵押,创新使用存货、应收账款质押和农业设施等担保方式发放贷款,降低了企业和农户贷款门槛及融资成本。

——破解银行有钱“不愿贷”难题

提供兜底保障。为有效降低银行调查成本,沽源县明确由乡村两级承担调查摸底贷款需求工作,通过宣传信贷产品,广泛收集需求,开展综合评议,做好首轮客户筛选和推荐,最终汇总至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向银行推荐符合“农业特色产业贷”条件的客户。目前,各类产业贷项目中,81.2%来自推荐资料库。

精准支持加强监管。实行企业和农户分别承贷,贷款自用,杜绝“户贷企用、企贷户用”现象。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户签订产购合同,实现以需定产、以销定购。县农业农村局监督担保基金使用情况,按规定在贷款担保基金专户留足资金,有效对接农业经济实体信息网络系统与银行贷款管理系统,全面提升贷款、保险、统计和考核工作效率,杜绝贷款不规范等问题,大幅降低了银行管理成本。

强化风险管理。如出现还款逾期,由银行向贷款对象发出贷款催收、追缴通知,贷款逾期超过90天的,由法院、公安局等部门组成清收小组,依法依规清收。所有法定程序处置后仍无法清收的,经清收小组认定,贷款损失部分由银行、担保基金按4∶6的比例共同分担,极大提高了合作银行的积极性。

——破解银行有钱“不敢贷”难题

沽源县政府专户出资担保,指定河北沽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银行,充分发挥县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县政府委托县农业农村局在合作银行开立担保基金专户,设立1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贷款担保基金,将担保基金一次性存入专户,按照1:6比例放大贷款,解决了合作银行的后顾之忧。

此外,该县积极推进“保险+”产业运行新模式,确定燕赵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保险公司,引导合作保险公司在原有险种基础上,不断开发燕麦、万寿菊、藜麦、金莲花等特色农业新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种养业生产中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疫病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依照约定承担保险责任,提高定损赔付效率,最大限度保障贷款农户的经济收益,从而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得以按期归留并不断增值。

(河山新闻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李静江)

编辑:刘颖莉

编辑:刘颖莉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