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正月里,天气晴好。银装素裹的流平寺冰雪乐园里,雪道上一道道绚丽多彩的身影激情飞扬, 雪滩里大人小孩开心畅滑,冰场内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每天2000余名游客在这里享受冰雪乐趣。
5岁的侯博洋身穿小恐龙滑雪服在雪道上娴熟地滑双板。他家在宣化区,每周由妈妈带着来滑雪,从3岁半的试学到现在,单板双板他都滑得很娴熟了。他妈妈告诉记者,从初级道、雪地卡丁车、空中飞碟、雪地足球到冰上碰碰车、冰上自行车,这里滑雪、玩冰的娱乐项目十几种,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了。
流平寺冰雪乐园位于经开区流平寺村,由北京中雪众源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2016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2月营业。如今,流平寺冰雪乐园已成为市郊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人气颇高的冰雪乐园。谈到冰雪乐园的发展,离不开运营经理张佳富。作为一个资深滑雪场业内人士,他和团队之前在崇礼做滑雪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他们来到市区投资建设流平寺冰雪乐园。张佳富告诉记者,冬奥会申办成功后,谋划在市区推广冰雪运动,听说流平寺村有300多亩流转土地,实地考察后与村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租用土地打造冰雪乐园。
“冰雪乐园冰雪面积10万余平方米,分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雪娱乐区三个大区,可同时容纳5000余名游客。滑雪区拥有2条初级滑雪道,适宜零基础的初学者滑雪训练。每年雪季,经开区各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来这里上冰雪体验课,这里也是全市冰雪运动推广的一个平台。”张佳富介绍,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上个雪季,冰雪乐园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
“你的欢乐我来守护”,守护在各游乐项目边的是工作人员绿色身影。“夏天出去打工,冬天就到雪场上班。朝九晚五,中午管饭, 加班有加班费, 一人一月能赚3000元左右,离家还近!”40岁村民夏国珍是绿色身影中的一个,记者见到他时正和工人一起修水管。
夏国珍家土地进行了流转,7分2的地,按照一年一亩地2000元的租金,每年有1400多元的租地收入。从雪场开业夏国珍每年都到这里打工,6年来他已从普通工人升为场地经理,管理着场地25个工人。“工人都是村民,有造雪工、浇冰工、修道工,前期都是轮班倒,后期负责维护和游客安全。”夏国珍俨然一个专业的大管家。
绿色身影中,也有大学生假期工。21岁的吴通是唐山学院的大二学生,从去年寒假起他就到冰雪乐园做了假期工,承担了检票与体温登记工作。“冬天假期短一些,正好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原来不会滑雪的我在这里还成功学会了滑雪!”青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今的冰雪乐园,已成为流平寺村一大支柱产业。为何锁定冰雪项目,村党总支书记樊河介绍,2015年,村委会在给村里耕地浇冻水保墒时,形成了约40亩的小型冰场,当时冰雪运动正蓬勃兴起,村委会瞄准这一机遇做了些简单的娱乐项目,当年收益近万元,赚得“第一桶金”,这也坚定了樊河开发冰雪产业的信心。 当年,村委会在村里进行集体土地流转,流转土地320亩,涉及100余户村民。
冰雪乐园只适合冬季,春夏季节做什么?樊河和村干部们在这片流转土地上做起了文章。他们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将培育发展花卉、中草药、采摘园等特色种植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21年,该村探索种植了中草药,种植胎菊52亩、射干150亩,夏季形成了百亩观赏花海,中草药试种丰收销售。
“近几年,村子围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变化。”谈到今后的发展,樊河指着村庄规划图告诉记者:未来,将围绕冰雪娱乐、现代农业、运动休闲、乐活村居、文化创意、游购体验等六大产业板块,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旅融合新农村。(记者 邵俊琴 通讯员 杨桐 摄影 毕瑞翔)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